2025-11-25 10:27 来源:昭通新闻网



走进彝良县小草坝镇宝藏村,洁净的柏油路蜿蜒向前,两旁青瓦白墙的民居错落有致;房前屋后,小花园与小菜园相映成趣,潺潺流水与成排绿植交相辉映,共同勾勒出一幅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画卷。近年来,宝藏村党总支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总目标,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将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先手棋”,创新推行“洗脸、梳妆、强筋、健骨、铸魂”五步工作法,推动村庄从“一时美”向“持久美”“内涵美”转变,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村民的“幸福不动产”。
“洗脸”净环境 清出生态新底色
“以前村里垃圾乱堆、沟渠淤塞,现在出门干干净净,心情愉悦!”谈及村庄变化,宝藏村村民满脸笑意地说。为凝聚人居环境整治共识,宝藏村充分发挥党总支战斗堡垒作用,通过院坝会、火塘会、微信群宣讲、发放倡议书等多种形式,深入讲解环境保护的意义与长远效益,转变村民“等靠要”思想。在村“两委”干部和党员的带头下,宝藏村聚焦生活垃圾、建筑废料、沟渠淤堵等突出问题,集中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专项行动。今年以来,累计清理卫生死角220余处,疏浚沟渠13公里,清运垃圾15吨。昔日“脏乱差”的村庄旧貌换新颜,一幅“水清岸绿、巷净村美”的生态画卷正在宝藏村徐徐展开。
“梳妆”提颜值 扮靓乡村新风貌
依托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宝藏村各党支部精准推进乡村“扮靓”工程。对海子、文庙等4个村民小组的160余间农房实施外立面改造,统一打造青瓦白墙的特色民居风貌,与周边山水风光相得益彰。推进“拆违治乱”行动,动员村民拆除违规彩钢棚20余座,并用竹篱木栏替代传统围墙,既保留了乡土韵味,又提升了美观度。盘活村内闲置土地与废弃角落,打造小花园、小菜园、小药园(天麻园)等小微绿地300余处,实现“推窗见绿、开门入园”,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邂逅“诗和远方”。
“强筋”补短板 夯实发展硬支撑
“路通了、灯亮了,党员干部担当作为,我们的生活越来越方便!”宝藏村村民高兴地说。围绕“宜居宜业宜游”的发展目标,宝藏村持续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累计硬化村组道路21公里,实现“组组通、户户连”;安装太阳能路灯320盏,照亮村民夜间出行路;打造长5.5公里的道路景观林带,形成“路在景中、景随路移”的生态廊道。与此同时,扎实推进“厕所革命”与污水治理,新改建卫生厕所617户、标准化公厕7座,布局垃圾分类收集点18处,建立“户投放、村转运、镇处理”的长效机制,让村庄更绿。
“健骨”建机制 织密长效管护网
“环境整治不是‘一阵风’,长效管护才能保‘持久美’。”宝藏村党总支书记说,通过构建“党建引领、网格赋能”的治理体系,成立由村党总支书记任组长,村“两委”干部、驻村工作队队员、村民小组长为成员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压实工作责任。创新推行“网格化+清单制”管理模式,将全村划分为89个微网格,每个网格配备专职管护员,严格落实“定人、定岗、定责、定标”四定原则,建立“发现—上报—处置—反馈”闭环机制,确保环境问题2小时内响应、24小时内整改,以精细化管护守护村庄“颜值”。
“铸魂”育新风 涵养文明软实力
环境美起来,乡风也要跟上来。宝藏村将“门前三包”、垃圾分类、文明卫生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通过“红黑榜”评比、文明家庭评选等活动,引导村民从“要我整治”转变为“我要整治”。依托整治后的优美环境,宝藏村党总支牵头打造“秘境宝藏”露营基地、景观塘坝打卡点等乡村旅游节点,带动村民开办农家乐、特色民宿8家,让村民在参与环境整治中共享“生态红利”。如今的宝藏村,不仅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的文明素养也显著提升,互帮互助、爱护环境、勤俭节约的新风尚蔚然成风,实现了人居环境“塑形”与乡风文明“铸魂”的有机统一。
通讯员:胡定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