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专题
 导航

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定点帮扶助力乡村振兴

 2025-11-19 17:08  来源:昭通新闻网

自2018年以来,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定点帮扶昭阳区青岗岭回族彝族乡,先后选派48名工作队员进驻沈家沟村、白沙村、青岗岭村和乐德古村开展帮扶工作,帮助昭阳区和青岗岭乡协调项目40多个,助力当地发展产业、促进就业,推进乡村建设与治理,让4个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省人大常委会机关脱贫攻坚工作受到党中央、国务院表彰,并连续3年受到省级表彰。

助力当地发展产业,促进村民就业增收

省人大常委会机关驻沈家沟村工作队助力打造2000亩晚熟樱桃产业,产值近1000万元。工作队多次邀请专家为村民培训种植樱桃技术,不断提升产品品质,打造黄家沟樱桃文化旅游品牌,每年樱桃成熟时吸引数万游客前往采摘,让果农增收。驻白沙村工作队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产业方面,协调资金1430多万元硬化村组道路、新建通信基站和供水厂,发展中药材、蔬菜、苹果和黑木耳四大产业,推动产业规模与产值实现大幅增长;打造“昭阳春”品牌,推动村集体经济与市场接轨,开辟“种植+务工”增收路。2024年,青岗岭村在大棚蔬菜种植试验中,400亩茄子、嫁接番茄喜获丰收,驻村工作队积极参与推广宣传这项种植技术,邀请昭通市农科院专家到种植基地进行指导,还介绍10多户脱贫户劳动力到大棚蔬菜种植基地务工,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脱贫户劳动力因此年人均增收1.2万元。驻乐德古村工作队力促当地种植养殖大户、集体经济合作社、外来投资经营者等发挥带动作用,引导村民利用自然资源优势探索发展赤松茸种植和乌骨鸡养殖等林下产业、乡村旅游,实现就业增收。

在项目带动方面,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助力,通过高位协调、三方协作等措施,云铝海鑫、上海友升项目为周边村庄提供500余个就业岗位。

发挥帮扶作用,推进乡村建设与治理

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协调经费改善4个村委会办公条件,新建或改扩建党群服务中心和人大代表联络室。省人大常委会机关还先后投资修建青岗岭乡蒋家湾大桥、沈家沟和白沙村卫生室、白沙村自来水厂、沈家沟小学宿舍,建设大寨子自然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沈家沟村和白沙村村史馆及移动通信基站。

为推进乡村治理,各驻村工作队经常利用院坝会、群众会向村民讲解相关政策法律,宣传先进文化,引导村民知政策、懂法律、讲文明,不断提升思想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组织村民经常开展“红榜”评比、大扫除等活动,促进人居环境不断提升。还协助村里制定《村规民约》《文明户创建标准》等,开展“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等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树立文明乡风,纵深推进乡村建设与治理。

发挥宣传典型作用,激发村民内生动力

省人大常委会机关不但注重对驻地实施物质帮扶,还注重精神帮扶,组织力量采写宣传驻村帮扶工作和乡村振兴典型事迹,运用宣传成果激发村民实施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工作队先后采写的《沈家沟樱桃为什么这样“红”》《刘正富:白沙村苹果“点金手”》等20多篇新闻稿件先后被国家级、省级、市级媒体刊发。其中,刊发于新华社客户端的《昭通昭阳区:沈家沟村护航樱桃产业可持续发展》,浏览量超过100万,大大提高了当地樱桃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当地樱桃种植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青岗岭村村民彭达宽受白沙村苹果种植户刘正富事迹的影响,正打算大力发展苹果产业。

驻村工作队积极运用村民身边的典型进行宣传,激发了村民的内生动力,为村民发展产业坚定了信心、提升了知名度和品牌效应,拓宽了产品销路,促进了村民增收。


记者:王明贵 通讯员:唐金龙 文/图

一审:王明贵  一校:唐金龙  二审:张 帆
二校:胡远松  三审:聂学虎  三校:周 燕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一审:王明贵  一校:唐金龙  二审:张 帆
二校:胡远松  三审:聂学虎  三校:周 燕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标签 >> 昭阳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