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25 09:54 来源:昭通新闻网


近期,永善县细沙乡的猕猴桃迎来丰收,沉甸甸的果实在阳光的照耀下漾出温润的光泽,清甜的果香随着山风在空气中弥漫开来。山腰处,果农的欢声笑语此起彼伏,丰收的喜悦在山野间层层漾开。
细沙乡位于金沙江河谷1200米以上的二半山区,昼夜温差10℃以上,光照、雨量、土壤等气候条件良好,非常适合猕猴桃生长。
2019年,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在永善县实施“猕猴桃高效种植”科技产业扶贫项目,细沙乡细沙社区居民陈中芳抓住这一发展时机,迅速在黄金村、大同村动员84户群众入股,流转240亩土地,联合其他群众连片种植猕猴桃600亩,让猕猴桃产业从零星分散种植走向集约化发展。

“来,吃个软糯香甜的猕猴桃,感觉就像在吃棉花糖一样,入口即化。”热情的陈中芳给笔者递过一个熟透的果实,脸上洋溢着甜蜜的笑容。
分拣区内,一条自动化分拣流水线高速运转着。分拣机依照果径大小自动筛选,车间负责人张伦在一旁指导,装箱的女工们则娴熟地套膜、贴标,一箱箱打包好的猕猴桃被码放得整整齐齐,静待装运出库。
现代农业投入是一项复杂且风险极大的投资,靠单打独斗难以成势。陈中芳深知,创业路上就得面对曲折坎坷,需要一步一步小心翼翼地前行。
2018年,陈中芳因种植猕猴桃时打塘、起垄不正确,种苗种下一年不见长高,只得二次栽种,损失了50万元。她吸取教训,借助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猕猴桃高效种植”试验科技团队的力量,虚心向专家请教学习,牵头创立永善辉腾农业有限公司,探索“科技团队+企业+基地+果农”的科技型产业发展模式,狠抓果园管理、销售服务等环节。
陈中芳带领果农坚持农业精细化管理理念,定时施肥、灌溉,以科学技术助推产业提质增效,解决传统耕作方式导致产量不高、资源浪费的问题。她坚持不使用除草剂,采用人工除草,坚持手工采摘、机器分拣、分级装箱,保证水果品质。
走进永善辉腾农业有限公司展示厅,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授予陈中芳的4块金色专利牌匾放在正中央。她说,11个国家优质猕猴桃新品种已在她的基地试种成功。
为提升品牌影响力,陈中芳积极推动猕猴桃走出永善。2023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猕猴桃资源岗位专家、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二级研究员钟彩虹在昭通市成立专家工作站,组建猕猴桃资源与育种学科组,成立国家乡村振兴猕猴桃产业科技特派团,帮助永善县攻克技术难题,与昭通市苹果产业发展中心联合开展猕猴桃病虫害调查、种植技术培训,推广科学技术,提升水果品质;投入36.5万元科研经费在细沙乡对“中科绿猕”系列品种进行试验、扩繁、培育,建设苗圃5亩、野生资源圃10亩,扶持建成猕猴桃栽培示范基地1100亩。
同时,永善县农业农村局推动翠玉、红阳、楚红、金梅等猕猴桃品种成功斩获国家绿色食品认证;通过举办猕猴桃种植现场培训会、果品品鉴会、产业发展交流座谈会等系列活动,持续深耕市场、打响品牌,不断提升永善猕猴桃的区域影响力与市场知名度。2024年,永善猕猴桃被列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同年9月,永善辉腾农业有限公司种植的猕猴桃在山东济南举办的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中,荣获“最受欢迎产品”称号,公司被评为昭通市级龙头企业,被授予“云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称号,“绿猕香”牌猕猴桃热销山东、浙江、江苏、重庆、广东等地。
目前,永善辉腾农业有限公司种植的猕猴桃逐步进入丰产期,翠玉猕猴桃亩产突破2000公斤,亩均效益高达1.6万元,有效带动了当地果农稳定增收,小小的猕猴桃已成为助力群众脱贫致富的“黄金果”。
“每个人都是这个时代的主角,只有爱拼搏,生活才会甜蜜。”时代召唤巾帼,奋斗成就梦想。从一名普通果农,到推进乡村振兴的产业代言人,陈中芳用坚韧、勤劳诠释了新时代中国女性的自信,越来越多的巾帼奋斗者在推进乡村振兴的征程中绘就出彩人生。
通讯员:田 明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