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21 16:51 来源:昭通新闻网


“作为一名党员,不能因为不在工作岗位上了就不尽党员义务了。不管在哪里,都不能忘记自己的党员身份。”大关县委县直机关工委原书记朱大勇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2002年退休后,他始终秉持“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离党”的信念,在非公企业党建、民间文化传承、党员教育等领域持续发挥光和热。

拓荒非公党建
退休当月,朱大勇就受聘到云南明磊实业公司工作。凭借组工干部的敏锐眼光,他很快意识到非公企业党建的重要性,推动成立了大关县首个非公经济组织党支部——云南明磊实业公司党支部,并担任党支部书记。
面对初创阶段的困难,他创新开展“五比五看”主题活动,打造“三有三无”党建品牌,通过组织文艺活动、“十佳优秀员工”评比等,有效增强了企业凝聚力。在他带领下,公司党员从3名发展到21名,党支部成为全县非公企业党建的标杆。

传承花灯艺术
2013年因身体原因再次“退休”后,朱大勇又把目光投向了民间文化传承。看到群众文化生活匮乏,他发挥文艺兵特长,于2015年成立“大关县老年花灯协会”并担任会长。
协会起步艰难:经费短缺,乐器道具靠自筹,演出就餐实行“AA制”;会员平均年龄62岁,基础薄弱;表演水平亟待提升。面对困难,朱大勇迎难而上:争取部门支持解决经费,手把手传授技艺,创编《大关颂》《火把情缘》等节目,走出一条“自学自创自导自演”的特色之路。
2016年以来,他带领协会演出90余场,并多次登上全国舞台;2017年赴北京参加春晚海选,《大关颂》获“银奖”;2018年赴桂林参赛,《火把情缘》夺“银奖”;2019年赴厦门献礼国庆,节目荣获“金奖”。

永葆党员本色
朱大勇常说:“在快速发展的新时代,我们不能当新文盲。”年近八旬的他坚持自学电脑,熟练操作文档表册、音频处理等,用数字化工具辅助工作。
他坚持通过看新闻、读报纸学习党的理论政策,积极参加党支部活动,经常讲党课,用杨善洲、王绍川等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感化教育干部群众。他还积极投稿,传递正能量。2021年,他撰写的《"牛书记"丁琪的故事》获昭通市离退休干部“民族团结进步故事”主题征文一等奖。
从非公党建拓荒者到花灯文化传承人,朱大勇用二十余年的实际行动见证了:退休只是岗位的转换,共产党员的担当永不"退休"!
记者 :苏燕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