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18 08:24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边民互市热 口岸经济活

云南磨憨边民互市场出口货物通道。 刘加文摄
云南磨憨口岸——从“跑口岸”到“点手机”
本报记者 杨文明
晨光熹微,薄雾还未散尽,云南勐腊县磨憨镇磨憨村村民肖秋雯的手机已经“醒”了。“叮咚!”——老挝商人发来一条微信消息:“香蕉准备发车了。”
点开“边互通”APP,肖秋雯指尖在屏幕上快速滑动:检查单证完整性、核对信息、确认申报……没过几秒,系统弹出“申报成功”的绿色提示框。
3年前,申报并非这般便捷。那时边民互市贸易要求“人到、货到、证到”,边民必须现场通过身份认证、指纹识别进行货物申报。天不亮就得往口岸跑、大厅排长队是常有的事,两三个小时办完算快的。家远的边民,加上来回路程,申报一次得花上大半天时间。
在磨憨,不少边民从事互市贸易,香蕉、西瓜是常见的进口商品,出口以日用品为主。为减少边民往返口岸的奔波,磨憨镇成立12家互市专业合作社,推动互市贸易转向“集体协作”。在“边互通”APP上,边民刷脸认证即可完成线上申请,在田间地头也能轻松参与跨境交易。申请提交后,由代办员集中为合作社成员办理申报手续。截至目前,磨憨已有超过7000名边民使用该软件,占全镇备案边民总数的68%。
肖秋雯的另一个身份,是磨憨边民互市专业合作社的一名代办员。上午9点,她准时来到磨憨边民互市场,为边民集中办理代理申报。这座现代化互市场是昆明市托管磨憨后首个建成投运的边民互市项目,也是“边互通”APP链接的实体场景。服务大厅里,多台智能自助申报终端机整齐排列。“流程熟练的话,20分钟左右就能办完。”肖秋雯边介绍边操作,不一会儿就完成了当天的业务。
边民那永萍告诉记者,以前没有统一、靠谱的线上平台,经常找不到境外货源,“如今,每天都能在平台上获取境外货源信息,在家里就能‘一站式’解决货源、订单、物流、申报等问题,还能及时了解所采购商品的通关、交易等信息。”
“互联网+边民互市”的模式,正推动边贸走向规范化、透明化、便利化。信息化系统自动核验边民身份、额度与商品资质,算法筛查异常交易,区块链技术记录全流程数据,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现在申报单审核仅需几分钟,系统智能审核显著降低了差错率。”昆明海关所属勐腊海关关长吕东彪说。监管效率的提升,让贸易往来更为便捷。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磨憨边民互市贸易进出口货物总量超118.5万吨,货值突破29.24亿元。
互市贸易的畅通,也为老挝边民带来便利。老挝商人西萨万·马永森告诉记者:“如今,无论是我们进口的中国商品,还是出口到中国市场的老挝农产品,在口岸停留的时间都缩短了很多。效率提高后,资金回笼速度更快了。现在,我们持边民证通关仅需3分钟左右,做生意的人往来非常便利。”
夜幕降临,磨憨口岸声息渐平。村寨里,一个个亮起的手机屏幕,正连接着国内外的货源与订单。肖秋雯确认当日的老挝货物已经顺利交付,又着手联络明日的订单。“足不出户的便利,让我们边境小镇能随时与国内外市场同步。相信我们的生意会越做越大,生活也会越来越好。”她说。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