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专题
 导航

文苑 | 书香氤氲:在时光中安放心灵的诗篇

 2025-09-27 10:27  来源:昭通新闻网

•陈传雄

在江南一座古老的藏书楼里,我曾见到过这样一位白发苍苍的长者:他坐在雕有各色花纹的老式木格子窗下,手里捧着一本泛黄的线装古籍。彼时,阳光正穿过窗棂洒满他的肩头,仿佛为他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那一刻,时光仿佛停止了流动,空气中弥漫着书页特有的芬芳,他宛如置身于一个安静而深邃的世界之中。我想,这便是书香的力量——它能让时光停驻,让心灵沉淀,让思绪飘向远方。

书籍总能承载我们最珍贵的情感记忆。在那些泛黄的书页间,我们能看到古人的欢笑与泪痕,能感受到他们的喜怒哀乐。当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慷慨地写下“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时,那份忧国忧民的情怀,即便历经千年,也依然能触动我们的心弦;当苏轼在《赤壁赋》中气势恢宏地描绘“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时,那份对生命本质的思考,至今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书籍既是情感的载体,也是心灵的栖息地。二战期间,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在《昨日的世界》中曾这样满怀深情地写道:“我始终相信,书籍能够拯救人类。”我想,茨威格当时说的是这样一种情况:当世界充满动荡和不安时,书籍可为我们提供一个安放心灵的栖息地。在这里,我们不仅可以和古今中外的智者对话,还能在字里行间找到人生困惑的答案。

穿过历史的尘埃,书籍始终是人类文明交流和情感沟通的重要桥梁。以古代中国为例,在那条西去的阳关古道上,不仅回荡着商队悠长的驼铃声,还伴随着外来经卷的翻动声。佛教经典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并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交融,最终形成了独特而包容的东方智慧。如果说是马可·波罗让世界认识了神秘的东方,那么利玛窦所带来的西方典籍,则让当时的中国士人看到了另一个遥远而真实的西方文明。

不同文化在书籍的交流与碰撞中交融。歌德读到一些当时在中国文学史上尚未占据主流地位的诗歌后,曾满怀激情地写下了著名的《中德四季晨昏杂咏》。而林语堂则通过英文著作向西方介绍中国文化的精髓。这种文化的对话与交融,让世界文明变得更加丰富多元。《物种起源》《天体运行论》《论语》《道德经》《红楼梦》……这些跨越时空的经典,在跨文化传播‌中不断拓展着人类的认知边界;而每一次文明的对话与碰撞‌,都推动着知识与思想的革新。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曾国藩在家书中亦写道:“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唯读书则可变化气质。”“腹有诗书气自华”——通过阅读,不仅能涵养精神、提升气质,还能增强独立思考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这个快节奏的信息时代,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书香的滋养。让我们重拾书本,在书香中寻找智慧的光芒,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在书香的殿堂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诗和远方。


一审:何田田  一校:陈传雄  二审:聂学虎
二校:王文富  三审:陈允琪  三校:杨 杰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一审:何田田  一校:陈传雄  二审:聂学虎
二校:王文富  三审:陈允琪  三校:杨 杰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标签 >> 文苑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