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5-08-29 09:33云南有诗意,昭通藏清气。凉爽的夏风拂过乌蒙山的层峦叠嶂,徜徉在山水之间,让人仿佛置身于一片翡翠的海洋之中。一眼望去,清风徐来;再一眼,已是沁人心脾。
儿时,夏天的山林是我们解封快乐的藏宝盒。林间,松针铺就的地毯吸饱了雨水,软绵绵的。一脚踩上去,整只脚便陷了进去,周围的青苔和松针如拥抱访客般从鞋边包裹而来,随即发出扑哧的轻响,仿佛大地亲切的问候。每年夏季,雨水丰沛,野生菌开始蓬勃生长,进山捡菌成了云南人夏日独有的浪漫。
此时,早已长大成人的我们,带着孩子一同上山捡菌。3个孩子中年纪最大的东东是捡菌小能手,他弯着腰,眼睛如探照灯般扫过每一片腐叶:“青头菌最会藏!专挑松针厚的地方躲,你们都仔细看。”话音未落,他自己先惊叫起来,“啊!我开张了,一朵青头菌。”只见他从一堆棕褐色松针下捡起一朵圆润的青头菌,水珠在菌盖上摇摇欲坠。小伙伴们闻声纷纷围过来一饱眼福,东东特意把青头菌举得高高的,炫耀道:“瞧见没!它就藏在这松针底下!”表弟小亮羡慕不已,加快脚步搜寻,眼睛瞪得如铜铃一般,生怕错过任何宝贝,独自向荆棘深处寻去。不一会儿,他忽然大喊:“哈哈,羊肝菌才金贵呢!瞧见没?黄澄澄、胖乎乎的!”小伙伴们围过来啧啧称奇。年纪最小的表妹小鱼心痒难耐,巴不得赶快找到一朵也炫耀一番。她用树枝轻轻拨开一片松针,几朵胭脂般的红菌子映入眼帘,宛如童话里的蘑菇小屋。她高兴地大喊:“我找到啦!你们快来看!”小伙伴们连忙跑过去,一看却哄笑起来:“哎哟,你这是红伞伞,吃了要躺板板。”大家笑得前仰后合,笑声与松涛交织成夏日最动人的音符,如石子投入童稚的心湖,激荡起纯粹而无边的欢喜。
待到晌午,每个人都满载而归,篮子里青头菌、羊肝菌、见手青、鸡蛋菌应有尽有。大家兴高采烈地踏上归途,返程过程中,我们又体验了采摘野果的乐趣。酸涩的羊奶果结在矮刺丛中,如红玛瑙般簇拥成团,摘一颗放进嘴里,酸得人挤眉弄眼,回味后的清甜却又让人忍不住再尝一颗。更诱人的是岩边的野杨梅,熟透的绛紫色的果实掩在墨绿色的叶间,采上满满一捧,顾不得吹掉上面沾染的松花粉与尘土,急忙送入口中,酸与甜在舌尖交织,那丰沛的汁水仿佛将盛夏的燥热驱散了三分。
如今,20多个春秋弹指而过,再入山林,松涛依旧,凉意如泉。微风依然如故,轻轻拂过汗湿的鬓角,肺腑间涤荡着树脂与腐土酝酿的清冽气息。目光扫过熟悉的坡地,却难再觅野生菌的踪迹,并非菌子少了,而是少了儿时那般专注寻觅的心境。偶尔几朵青头菌半掩在松针之中,俯身轻采时,竟如重逢失散多年的故友,亲切而温暖。林间不再人声鼎沸,偶尔传来几声拾菌人的欢呼,伴着风吹叶片的沙沙细响,更衬得这寻觅的过程宁静深沉。
昭通的清凉,不止于肌肤所感的温度,更在于独对空山时,心尖悄然凝结的那一滴澄明。原来捡菌的真谛,是把自己归还给山林,做一棵会行走的树,在寂静中重新听见大地深沉的呼吸。
回到家,将菌子清洗干净。青头菌青绿圆润,羊肝菌褐黄油亮,见手青则透着一身欲说还休的幽蓝。铁锅烧热,倒入金黄的菜籽油,将昭通辣子与蒜片爆出辛香,菌子倒入锅中翻炒的刹那,一股裹挟松风冷露、腐叶芬芳的异香弥漫开来,瞬间唤醒所有感官。夹一筷入口,滑韧的菌肉在齿间迸发出极致的鲜香,仿佛整座雨后初霁的山林精气,都浓缩于这一口浓醇里。
盘中菌香渐散,齿间余味悠长。这林间的信约何等慷慨——菌子岁岁萌发,如同山野对行人无声的召唤。我们俯身拾取的,又何止是泥土的馈赠?那松针下悄然顶开的,分明是大地生生不息的秘语,是草木与光阴共同守护的关于归还与重生的朴素契约。每一次弯腰,都是对生命源头的致敬;每一口鲜美,都是山川融入血脉的永恒印记。野生菌永远藏在乌蒙山的褶皱里,如同昭通的清凉夏风,岁岁如期,静候离枝的倦鸟归来休憩、归巢安居。
后记:
作七律一首以记此味此境
松涛漫卷翠生凉, 屐齿重寻旧菌场。
千载云根凝玉髓, 半篮山气润诗肠。
椒红爆起烟霞沸, 齿白嚼残日月香。
谁解乌蒙真至味?一箸浓鲜即故乡。
通讯员:虎黎明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