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专题
 导航

村庄志丨王成香一家返山建房记

 2025-11-05 10:07  来源:昭通新闻网

在新生村盘龙1组,一栋三层楼房矗立在山林下的公路旁,十分醒目。推门而入,60余平方米的大客厅宽敞明亮。房屋主人、69岁的王成香笑着迎上来,熟练地为笔者泡茶,话匣子一打开,就聊起了一家人这些年的搬迁与安居故事。

王成香清晰地记得,以前的盘龙1组没通公路,运送物资全靠肩扛背驮,生产生活处处受限。2007年,他和家人咬咬牙做了一个决定,拿出多年攒下的积蓄,在离家4公里的两岔河边(新生村田坪3组),买下一户人家的串架房,随后推倒重建,盖起了占地110余平方米的两层楼房。就这样,他带着一家8口人,终于搬出了深山。新房一楼开起小卖部,做点小生意贴补家用,二楼供全家人居住。日子渐渐有了起色,越过越有奔头。

2018年,王成香的大儿子王保勇在距两岔河2公里远的新生1组,建起了一栋240余平方米的两层半房屋,一层改成面条加工房,收入更稳定了。彼时,家里人口已增至12人,一大家子其乐融融。王成香总说:“下山后的日子,真是一天比一天好!”

平静的幸福时光里,渝昆高铁的规划建设给新生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让王成香一家的生活迎来了新的转折。渝昆高铁在新生村境内的里程有10余公里,涉及15个村民小组。为了保障高铁顺利施工,项目建设单位在村里加宽、硬化了5公里施工主干道,新硬化了2.6公里通组公路,还修建了3个临时转碴场。如何既支持配合高铁建设,又借机带动全村发展,成了新生村的重点工作。

高铁筑梦通南北,百姓舍小家为大家。2021年,因渝昆高铁大山坡大桥桥墩建设需要,王成香家位于两岔河的房屋被依法纳入征收搬迁范围。“好不容易从山上搬下来,现在说不定又要搬回山上。”这样的落差让王成香一家对搬迁十分抵触。面对这一情况,镇村干部一次次上门走访,耐心讲政策,把高铁建设的意义、搬迁补偿标准说得明明白白。最终,王成香一家想通了:“高铁建设是国家大事,我们不能拖后腿。”

盘龙1组早在脱贫攻坚期间就修通了水泥公路,交通早已不是难题,王成香和两个儿子又做了一个重要决定:“回山上!在老家老房子的地基上,盖一栋新房子!”如今,一栋占地150平方米的三层小楼矗立在山林旁。大儿子王保勇夫妻俩在外务工,子女都已成家立业,生活安稳;二儿子王保东夫妻俩留在村里发展养殖业,养了300多头猪。看着家里红火的光景,王成香的脸上总挂着笑容。这栋在山里新建的“幸福楼”,装着一家人的安稳与希望。

从下山安居到为高铁搬迁,再到返山建起新房,王成香一家的3次“搬迁”,既是普通群众对国家建设的支持,也是时代发展惠及民生的真实写照。


通讯员:胡波  陈忠华  黄成元 文/图

一审:陈忠华  一校:胡 波  二审:茶月秋
二校:龙 萍  三审:倪 娜  三校:杨 杰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一审:陈忠华  一校:胡 波  二审:茶月秋
二校:龙 萍  三审:倪 娜  三校:杨 杰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标签 >>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