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专题
 导航

刘正翔:从“体制内”到“法律人”的直角转弯

 2025-10-29 10:22  来源:昭通新闻网

在人生的长河中,有的人安于现状,沿着既定轨道平稳前行;有的人勇于打破舒适区,不甘平凡,躬身入局,探索未知的世界。刘正翔便是后者——年近五旬的他,毅然舍弃令人羡慕的30余载体制内工作,转身投向布满荆棘的法治旷野,成为一名执业律师。

刘正翔的转型,并非一时冲动,而是经过漫长思考后的人生抉择;刘正翔的转型,并非对过去的否定,而是对未来的重新定义。从他身上,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个体的职业转变,还是对生命价值的深刻思考,对法治信仰的执着追寻。

平凡中的淬炼

从农家子弟到科级干部

刘正翔出生在彝良县钟鸣镇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早年丧父的经历让他比同龄人更早地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同时也磨砺出了他坚韧不拔的意志。母亲的言传身教、哥嫂的无私支持,以及那个充满温情的四合院,共同构筑了他的成长摇篮,让他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始终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

早年,聪慧且勤奋的刘正翔以全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初中,毕业后考入师范学校,最终被分配到钟鸣镇政府工作,端上了令人羡慕的“铁饭碗”。从乡镇文书到县委办秘书,从县委办副主任到乡党委书记,再到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地方志办公室主任,30余载职业生涯中,他一步一个脚印,严于律己、勤于思考、踏实工作、不计得失,为自己的人生铺就了厚重的底色。

2019年,脱贫攻坚战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刘正翔主动请缨,到柳溪苗族乡水果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队长,希望为自己的体制内工作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也正是在这一年,他在繁忙工作之余挑灯夜战,顺利通过了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为以后的职业转型埋下了伏笔、创造了条件。

转型跨越

从“确定”到“不确定”的毅然转身

转行当律师的想法,并非一时兴起。据刘正翔回忆,这一念头早在2013年便已萌生。他说:“我不想生活在舒适区,也不想在沉寂中老去。”朴素的话语中,蕴藏着他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和对职业理想的执着追求。

尽管已取得法律职业资格证书,但他仍需等待工龄满30年才能向组织提出提前退休申请。2021年3月,他在处理完手头工作之后正式提交申请,5月获得批准,随后加盟云南意衡律师事务所。面对他申请提前退休、转行当律师的决定,有人惊讶、有人羡慕、有人赞赏,也有人质疑。但他从来不是那种活在他人评价里的人。回首职业生涯,他用“无怨无悔”4个字总结。当被问及对未来的期许时,他的回答是“不确定”。而吸引他的,正是这份未知。

执业坚守

法治信仰与专业精神的融合

转型之路并非一帆风顺。面对全新的法律实务,他主动放下身段,虚心学习,将每个案件都视作提升自我的机会。

在执业实践中,他逐渐形成自己的执业理念:一是始终坚持依法办事,坚持走正道,从不走“捷径”。例如,在一起农民工讨薪案中,他不仅协助当事人搜集、整理证据,还主动向用人单位宣讲法律法规,最终促成双方和解,让农民工及时拿到应得的报酬。在他看来,当事人寻求的不仅是经济利益,还有对公平正义的期待。二是专业能力才是立身之本。即便具备丰富的党政机关工作经验,但他清醒地认识到司法实务与行政工作存在较大差异。凭借较强的学习能力,他将“严谨、多思、谦逊、平和”的体制内工作理念融入新行业,逐渐形成稳扎稳打、不急于求成的独特风格,坚持“每案复盘、三省吾身”。三是不以金钱论成败。他深知,在律师行业,收入虽是衡量能力的重要标尺,但并非唯一标尺。“如果一个人沦为金钱的奴隶,那将是可悲的;如果一个律师丧失对法律的信仰与社会责任感,其境界也是不高的。”在他看来,“律师追求的是一种有尊严的生活。而律师的尊严,不在于赚取多少财富,也不在于是否开豪车,而在于能否每次都能昂首挺胸地走出法庭。”这句话道出了他的职业价值观。

赋能律师事务所

管理经验与专业能力的重塑

凭借出色的专业素养、高度的责任心,以及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工作作风,刘正翔很快赢得律师事务所同事的认可与尊重。2023年,他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24年,被聘为主任助理;2025年,进入律师事务所管委会,负责品牌宣传工作。

面对新行业、新岗位、新角色带来的挑战,刘正翔将自己在体制内积累的管理经验、扎实的文字功底,以及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优良作风充分融入新工作。他参与设计并完善事务所组织架构,推动“意衡学堂”学习形式多样化,组织编撰事务所成立20周年纪念册《向光而行》,参与提炼事务所文化理念,参与创作所歌《正义之光》,并创办内部刊物《意衡律师》。他的无私奉献与前瞻理念,为同事带来了持续的正向激励,有效提升了事务所的运作效率与文化凝聚力。

作为一名党员律师,他始终坚守“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主动投身各类公益活动:深入社区宣讲民法典、反家庭暴力法,走进校园解读未成年人保护法,积极参与无偿献血,承办多起法律援助案件。“只有信仰坚定,才不会唯利是图”,这是他始终恪守的行为准则。

前行之路

法治信仰照亮新征程

当被问及放下“铁饭碗”是否后悔时,刘正翔微笑着回答:“虽有不舍,但从不后悔。我更喜欢律师这个具有挑战性的职业。能够运用法律去帮助别人,这种成就感是其他工作无法替代的。”如今的他,已褪去公职身份标签,成为一名纯粹的法律人。他没有设定宏大的目标,只怀着一个朴素的愿望,那就是用心办好每一个案件,让法治之光照亮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法治之路,道阻且长。法治让生活更美好,但需要我们每个人共同努力。刘正翔的故事,不只是个人职业转型的一段经历,还传递出一种精神力量:若真心想改变,就无须任何借口。无论何时何地,都要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对学习的热情、对社会的责任感,唯有如此,才能展现一个人的“精气神”。


记者:陈忠华 文/图

一审:苏 燕  一校:陈忠华  二审:张 帆
二校:彭晓雨  三审:倪 娜  三校:周 燕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一审:苏 燕  一校:陈忠华  二审:张 帆
二校:彭晓雨  三审:倪 娜  三校:周 燕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标签 >>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