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26 21:50 来源:昭通新闻网


墨翰乡作为昭通市乡村振兴工作的基层实践单元,立足自身地处山区、劳动力资源丰富但产业基础薄弱的实际,将“以工代赈”项目作为带动群众增收、激活乡村发展动能的关键举措,走出了一条“项目建设+产业培育+就业增收”融合推进的路子。

在项目谋划上,坚持“因地制宜、精准对接”原则,围绕特色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短板设计项目。依托辖区内2000余亩经济作物种植基础,2025年以来先后实施了特色高山冷凉蔬菜种植基地道路硬化、灌溉管网修建、特色中药材种植基地道路建设等5个参照“以工代赈”实施的项目。这些项目既聚焦解决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通过修建灌溉管网,让原本靠天吃饭的1300余亩土地实现稳定供水,通过硬化产业道路22.7公里,新建机耕道11公里,让农产品运输更加便捷,为产业提质增效奠定基础;充分挖掘就业岗位,优先吸纳脱贫户、三类对象、低保户劳动力及返乡务工人员等重点群体参与,累计带动242人就业,其中132名重点群体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有效破解了山区群众“务工远、顾家难”的困境。
在收益分配与产业联动上,严格落实参照实施项目“劳务报酬占比不低于20%”的要求,目前已发放劳务报酬290.79万元,占项目总资金的29.16%,远超占比要求,422户1869名群众直接享受到项目红利。同时,将项目建设与后续产业发展相衔接,在特色种植基地配套道路建设项目完工后,依托该基地引进特色高山冷凉蔬菜种植企业,将项目中表现突出的务工群众优先推荐参与企业生产中,进一步落实务工岗位,增加群众就近务工收入。通过基地道路硬化,降低了特色蔬菜的运输成本,带动2000余亩受益产业亩均增收500元以上,形成了“项目建设促产业升级、产业升级带持续增收”的良性循环。
墨翰乡将继续深化项目与产业的融合,围绕特色产业配套实施更多基础设施等“以工代赈”项目,进一步拓展就业空间;同时加强务工人员技能培训,让群众在参与项目建设中提升种植管理、农产品加工等技能,为后续投身乡村产业发展储备人才,切实以扎实的基层实践答好“就业拓展”之问,夯实群众持续增收的根基。
通讯员:李远航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