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28 11:13 来源:昭通新闻网



秋日的鲁甸县新街镇,处处涌动着产业发展的热潮:草莓育苗基地里,村民正忙着分拣秧苗;木香种植基地如绿色“地毯”铺满山岗;高原小黑洋芋迎来采收旺季……各类特色产业齐头并进、多点开花,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能,也让群众的致富之路越走越宽广。
小种苗撑起“致富伞”
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9月,闪桥村石板河草莓育苗基地,村民们穿梭在育苗棚内,熟练地对草莓苗进行分拣、管护,一派繁忙景象。“以前总想着外出打工,现在在家门口不仅每天能赚120元,还能照顾老人和孩子,日子越来越有奔头!”村民王秀芝的一番话,道出了当地群众“顾家赚钱两不误”的心声。
近年来,闪桥村党总支积极探索“党建+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流转100亩闲置土地,引进农业企业为农户提供优质种苗和全程技术指导。党员干部率先示范种植,培育本地“种植能手”,带动更多农户参与产业发展。同时,基地还优先吸纳脱贫户、留守妇女和老年人就近就业,累计带动就业3000余人次。今年,基地培育的草莓苗远销四川、贵州等地,预计亩产量达4万株,总产值将突破150万元。小小种苗,正为当地群众撑起一把坚实的“致富伞”。
“中药材+高原作物”
多元产业拓宽增收路
在新街镇的产业布局中,中药材种植与高原特色作物齐头并进,成为群众增收的重要支撑。
——新街社区蒋家大地,1200亩木香种植基地绿意盎然。2024年,新街镇通过“党委搭台、企业唱戏、群众受益”模式,流转680亩土地试种木香,创下亩产鲜木香3200斤、总产值55万元的佳绩。随着种植面积扩大至1200亩,基地已累计带动1.5万人次就业,发放务工工资87万余元,群众获得“土地租金+务工收入+自主种植”三重收益。
——党参种植领域,新街镇党委积极对接浙江投资商,成功引进鲁甸县凯顺商贸有限公司,投资1200万元流转土地1600亩发展党参种植。项目已带动1000余人就业,年支付务工工资600多万元。农户自主种植的270亩党参,预计年产值达38万元。此外,企业与农户签订保底价回收合同,让“土疙瘩”变身“土黄金”,预计带动6万人次就业,推动产业实现从“卖产品”到“卖品牌”的转型升级。
——海拔2800米的转山包村,阿香家庭农场的小黑洋芋进入采收季。农场负责人以党员身份带头示范,流转土地打造种植样板,辐射带动全镇小黑洋芋种植规模达2.2万亩。农场每年吸纳务工1500余人次,发放工资15万元,直接带动35户农户增收80万元。通过引进新品种、推广生态种植技术,农场还带动周边2000亩种植区实现品质提升,助农增收300万元,让“昭通大洋芋”在新街镇长成富民大产业。
“一村一品”聚合力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在党建引领下,新街镇“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势头强劲,规模持续壮大:新街社区324亩蓝莓获绿色食品认证,年支付务工工资达120万元;坪地营村千亩苹果挂满枝头;酒房村2300亩烤烟化作“黄金叶”,成为村民增收的坚实支撑;转山包村1700亩高山冷凉蔬菜远销川渝苏沪等地。特色产业让曾经闲置的土地焕发出新的生机,也让村民的腰包越来越鼓,一幅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正在新街镇徐徐展开。
通讯员:刘卓娅 马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