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日报
2025-08-16 09:44“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这是《神农本草经》中关于茶之功效的记载,喝茶能解毒,亦可养生。
茶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中华民族创造了独特的茶文化。茶道,注重“茶之功”,以怡情养性为主。品茶,兴于唐而盛于宋,流行至今。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吹响了中华茶文化的号角,经典诗句为“茶香宁静却可以致远,茶人淡泊却可以明志”。宋代欧阳修的《双井茶》云:“西江水清江石老,石上生茶如凤爪。穷腊不寒春气早,双井茅生先百草。白毛囊以红碧纱,十斤茶养一两芽。”清代志怪小说家醉月山人在《狐狸缘全传》中写道:“茶亦醉人何须酒,书自香我何须花”,道出了茶中至味。
中国瀑布之乡——大关县出产的翠华茶曾在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获二等商标荣誉,而另一种生态名茶“董峰甘露”已飘香世界。
“董峰甘露”茶产自风景优美、生态环境良好的大关县天星镇。天星,宛若天上星河散落人间。这里有如诗如画的罗汉坝、蜿蜒流淌的洛泽河、巍然耸立的将军岩、郁郁葱葱的坪上茶园,更有聪慧贤达的天星人。真可谓:山川河流现美景,人杰地灵创奇迹;出产“董峰甘露”茶,飘香世界众人夸。
2023年清明节前夕,我跟随北京友人孙枫、张磊驱车前往天星镇青杠村坪上生态名茶园,实地观看“董峰甘露”茶的生产过程,细品其淡淡清香,感悟其独特韵味。
我们从大关县城出发,沿五尺道行至岔河,再沿着天星至青杠公路行驶。这条盘旋在大山间的乡村公路,全是水泥路面,平坦如砥。一路上,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优美的山水画卷:连绵起伏的大山身披绿装,清澈的洛泽河快乐奔流,湛蓝的天空白云飘飘。
来到风景如画的天星镇,同行的欧阳二哥绘声绘色地描述着这里独特的自然风光:沿河村有风景优美的原始森林罗汉坝。早在20世纪,勤劳的大关人民就在这里筑坝蓄水,建成了罗汉坝水库,打造出几万平方公里的有山有水有湖的自然景观。南甸村凉风坳被誉为“民族歌舞之乡”,民族文化多姿多彩。百年来聚居于此的苗族、汉族等各族同胞共同创造了丰富的人文景观,每年这里举办苗族花山节时,都会有上万人参加,谱写着民族团结进步的动人篇章。而在青杠村的董董山上,那栩栩如生的将军岩奇观和大关十大风景之一的“董峰甘露”景观,更是为这片土地增添了几分神秘与灵秀。
走进“世外桃源”青杠村,北京的朋友惊叹不已。一处神奇的自然景观——将军岩呈现在我们眼前,这座独特的悬崖巍然矗立在青杠村的大山上,因形如将军的头,人们都叫它“将军岩”。将军岩由两座高大的、并排而立的岩石组成,其中一座宛若头戴军帽的将军:平整的面部轮廓清晰可见,宽阔的眉宇下是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岩顶稀疏的草木恰似将军的头发。与之比肩而立的另一座岩石就像它忠实的伴侣,始终相依相伴。千百年来,将军岩创造出“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的传奇,世代居住于此的村民把它当成“神岩”悉心保护着。生活在将军岩周围的人都很聪慧,他们走出大山,创造了一个个辉煌的人生故事。青杠村有20多位年轻人,走出大山闯荡四方,又在事业有成后回归故里,于绿水青山间建起一栋栋小别墅,用崭新的家园见证着时代的变迁和生活质量的提升。
穿过将军岩,继续往上爬行,就进入了坪上组。这里有高大的树木、清澈的广东坝水库和连绵起伏的群山,宛如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坪上茶园位于董董山的怀抱中,而董董山在青杠村的西侧。《大关县志》这样描绘董董山:因距离大关县城仅有9公里,山顶有一龙潭,潭里的水四季不会干涸,流传着“龙潜伏其间”的故事。每年夏季,董董山乌云密布,大关县城就会细雨纷飞,这些细雨洒落在方圆十几平方公里的神秘大山里,滋润万物,故名“董峰甘露”。“董峰甘露”常年滋润着坪上茶园的几百亩茶树,孕育出的“董峰甘露”茶备受茶客青睐。这片隐匿在几平方公里缓坡地带的生态茶园别具特色:春日里,成排的茶树吐露新芽,采茶人背着竹箩穿梭其间,一派繁忙景象。负责茶园管理、制作茶叶的大关县虹阳茶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就坐落在这里,古朴的茶叶加工车间与储藏室相映成趣,处处流露着茶文化的独特韵味。
来到茶园参观,我和北京的朋友方知“董峰甘露”茶的前世今生。
茶是纯洁的象征,既能静心养神,又能陶冶情操。古人云:“品鉴一杯生态茶,感受杯中乾坤大,借茶静心读春秋。”中国人喜欢饮茶,因为茶叶中富含茶多酚、儿茶素、维生素E、咖啡碱、黄酮类等对人体健康有益的成分。大关县有着悠久的产茶历史,大关人喜欢种茶、赏茶、品茶,对优质茶的研究从未间断。经过几十年的研究与开发,“董峰甘露”茶已成为人们喜爱的生态名茶。
制作工艺精湛、韵味独特的“董峰甘露”茶,品名为福鼎大白茶,采用现代微波杀青等先进工艺精制而成。经专业机构检测,“董峰甘露”茶品质尤为出众:每千克茶叶含硒量达0.06克,富含16种氨基酸,茶多酚含量达22.3 %,儿茶素含量达15.5%。“董峰甘露”茶分为绿茶和红茶两大品类:绿茶茶香四溢,色泽绿黄,香气清幽,滋味甘甜;红茶色泽乌润,醇厚爽口,汤色红艳明亮,口感沁人心脾。
如此美好的生态茶园是如何在这深山中孕育而生的?让我们将时光回溯到20世纪60年代初的计划经济时代。那时,坪上生产队的社员们在这里种植了500余亩茶树。几十年来,这些茶树慢慢长大。随着土地包产到户政策的实施,这里的茶树如同失去了母亲的孩童,在杂草丛中艰难求生——有的枯萎,有的疯长。
随着脱贫攻坚战的打响,大关县虹阳茶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在青杠村建立起“董峰甘露”生态茶园基地。该合作社积极与技术人员和农户开展合作,对数百亩茶园进行修剪、除草、松土,让这些重获新生的茶树在“董峰甘露”的滋养下茁壮成长,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这里出产的茶叶不仅完全符合生态环保标准,而且品质极佳。如今,“董峰甘露”茶已成为大关茶产业的一张亮丽名片,其中明前茶更是在2018年普洱“5·8”全民饮茶日活动中荣获新时代“茶之梦”杯名优茶“特别金奖”。
走进茶园基地,登高远眺,这里的美景尽收眼底:碧绿的茶园镶嵌在群山之中,四周有茂密的森林,头顶白云飘飘。茶园里,那些背着竹箩的妇女穿梭于茶树之间,灵巧的双手采摘着新鲜的茶叶;一条条弯弯曲曲的小径环绕其间,路旁绿树成荫;几间矮矮的茶叶作坊掩映在茶林间。
移步茶园入口,一块醒目的标志牌映入眼帘,上面简洁的采茶技巧令人印象深刻:采茶时需用左手扶稳枝条,右手拇指与食指轻捏芽尖,采摘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这里严格执行“八不采”原则——雨天不采、露水未干不采、紫色芽不采、风伤芽不采、虫伤芽不采、开心芽不采、空心芽不采和有病弯曲芽不采。在鲜叶储运环节,不能使用布袋和塑料袋,也不能堆压或在烈日下暴晒,必须用竹箩、竹篮、竹筐等工具盛装。
来自北京的几位朋友沉醉于茶园的优美环境中,他们聆听采茶女的采摘诀窍,观摩茶叶烘焙的全过程,当场就被“董峰甘露”茶的魅力所折服,纷纷下单订购。
制茶大师欧阳二哥以幽默的口吻讲述了他与茶的不解之缘:这位曾在农业部门工作多年的茶人,对品茶情有独钟。他不仅参与了大关引进福鼎大白茶品种种植,还多次到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布朗山、巴达山以及普洱市小木岗等知名茶区,参观和考察茶树种植与管理。如今退休后的他,甘愿成为“董峰甘露”茶的守护者,矢志将这一品牌打造成茶客心中最喜爱的茶。
“董峰甘露”茶之所以如此生态、如此甘甜、如此美好,其背后有着深层次的原因。大关县虹阳茶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定代表人肖红,是坪上茶园的管理者和经营者,她说:“‘董峰甘露’茶园是西南林业大学绿色发展研究院茶生态研究中心的研究基地。学校的专家、学者常常来这里指导我们如何管理茶园、如何生产和加工茶叶以及如何提高生产技术水平,让‘董峰甘露’茶的品质更佳。值得一提的是,在国家科技特派团‘大关茶产业提质增效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课题的支持下,经过专家团队的多次现场指导,‘董峰甘露’茶的品质实现了质的飞跃。”
“董峰甘露”茶产自于神秘的董董山深处,生长在山清水秀、云雾缭绕、空气清新和环境优美的青岗村,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赋予了它生态、环保、清香、质佳的特点,深受北京、上海、新疆、广东、辽宁等地茶客的青睐。
作者:赵廷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