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25 11:09 来源:昭通新闻网



迎着晨风,笔者走进巧家县药山镇木瓦村与洗羊塘村的交界地带,一幅全新的能源图景在群山间铺展开来:昔日偏远的山坡地上,洗羊塘风电场的白色风车巍然耸立,小羊窝50MW光伏发电站的电池板依坡铺展,与山间的青绿相映成趣。这幅壮丽的景象,正是药山镇以党建为引领,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药山镇紧抓国家发展清洁能源的战略机遇,围绕巧家县“能源基地”建设目标,立足本地得天独厚的风光资源,将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

药山镇党委充分发挥“领头雁”作用,成立清洁能源产业发展专班,由镇党委书记牵头,整合村“两委”与驻村工作队力量,建立“党建+项目”服务机制,从规划选址、招商引资到落地建设全程跟进。党组织牵头破解土地流转、矛盾纠纷调解等难题,科学统筹资源配置。截至目前,全镇光伏、风电装机容量达118.16万千瓦,占全县已开发光伏风电项目的43.39%。其中,已建成风电项目1个、集中式光伏电站7个、村级光伏扶贫电站17个、户用光伏扶贫项目613户、分布式光伏项目31户。绿色能源产业初具规模,为药山镇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的“绿色动能”,成为惠及千家万户的“阳光银行”和“风力钱袋”。
党建赋能“光伏分红”促进村集体个人“双增收”
药山镇党委积极探索“党建+集体经济”的发展模式,组织全镇17个村(社区)党组织牵头申请集体经济试点项目资金,集中入股光伏电站,构建起“党组织引领、村集体参与、群众受益”的增收格局。光伏电站产生的收益,除用于改造村级基础设施和帮扶困难群体外,还由村党组织统筹开发光伏管护公益性岗位,帮助脱贫户、监测户实现就近就业。与此同时,村“两委”积极牵头推广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协助农户办理申报、安装、并网等手续。项目成本回收后,将为农户带来持续分红,真正实现村集体与个人“双增收”,为宝藏村公共事业和长效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水”。
党建聚力“土地流转”盘活闲置资源“双利用”
药山镇地形复杂、山高坡陡,部分山坡地与荒地长期闲置。药山镇党委牵头搭建土地流转服务平台,由村党组织负责政策宣传、地块丈量、协议签订,破解土地流转“散、慢、难”问题。在小羊窝50MW光伏电站项目中,村党组织积极动员农户参与土地流转,成功将1300余亩闲置土地转化为村集体与农户的稳定租金收入。与此同时,药山镇党委引导企业探索“党建+光伏+养殖”融合模式,在光伏板下发展生态牧业,实现“板上发电、板下养畜”,显著提高了土地资源利用率,让曾经闲置的土地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党建搭桥“家门口就业”实现增收顾家“两不误”
药山镇党委坚持“项目落地到哪里,党组织就跟进到哪里,就业岗位就提供到哪里”,全力推动清洁能源项目与村民就业精准对接。项目施工期间,药山镇党委主动协调企业,优先吸纳木瓦、洗羊塘等周边村(社区)的群众参与基础建设;进入运营期后,村党组织与电站建立常态化用工合作机制,为当地群众提供电站巡检、板面清洗等长期稳定的就近就业岗位。“现在村里很多人都在光伏电站上班,岗位有驾驶员、保洁员、设备维护人员等。大家足不出村就能挣钱,还能照顾老人和孩子,幸福感特别足!”木瓦村党总支书记蒋先学介绍道。
如今,以风力、光伏发电为主的清洁能源产业,已成为药山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引擎。一片片光伏板、一座座大风车,在党组织的引领下,将自然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山间的清风声与设备的运转声交织在一起,共同奏响了药山镇党建引领绿色发展、富民兴村的奋进乐章。
通讯员:邓高翠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