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14 09:47 来源:云南网-春城晚报


原标题:这些谣言别信
定期输液“通血管”能预防中风?
静脉输液通常用于急性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如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其目的是溶解血栓、恢复血流,治疗有严格的时间窗(通常为发病4.5小时内或6小时内)。需要注意的是,静脉输液并不能永久“疏通”血管,也不能预防中风的发生。此外,老年人输液有一定的风险,可能引发输液反应、医源性感染、血管炎、过敏等。
预防中风,建议大家定期体检,及时了解脑血管健康状况,包括斑块是否增多、狭窄是否加重,以及脑部结构是否发生变化等。
食用动物大脑有益脑健康?
“吃脑补脑”的说法是错误的。动物大脑的主要成分是脂肪,过量摄入可能增加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弊大于利。
保持大脑健康的关键是均衡饮食,日常可适当摄入瘦肉、鸡蛋、鱼肉等优质蛋白质,多吃新鲜蔬菜,以保证维生素的摄入。同时,还需勤思考、多用脑,定期体检,及时评估大脑的健康状况。
泡脚泡到出汗才算到位?
对于中老年人群而言,“泡脚泡到出汗”潜藏着不小的风险。
在秋冬追求大汗淋漓,强行让毛孔开泄,会使本应内守的阳气外散。很多人泡完脚出大汗后,反而感到异常疲劳、心慌、虚弱,甚至更容易感冒,其根源就在于此。
正确的泡脚做法应达到“身暖微潮”的温和效果,即泡到感觉全身温暖,背部或额头微微有汗意,但并未形成汗珠流下,为最佳状态。时间应严格控制在15~20分钟,水温保持在40℃左右,以人体感觉舒适为宜。
以下几类人群泡脚时需要特别谨慎,甚至应避免。
一是糖尿病患者。这类人群对温度感觉迟钝,易造成严重的烫伤。同时,糖尿病患者伤口愈合能力极差,一个小小的烫伤就可能引发难以控制的感染、溃疡,甚至坏疽。如确需泡脚,建议用温度计测量水温,将水温控制在37~40℃,避免用手直接试温,且泡脚时间不超过10分钟。
二是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高温热水会促使下肢血管进一步扩张,加重静脉血液的淤滞,导致曲张的静脉更加隆起、迂曲,不利于病情控制。如确需泡脚,可在泡脚后抬高下肢,以促进静脉血液回流。
三是严重高血压、冠心病及脑动脉硬化患者。泡脚时,下肢血管扩张会使大量血液流向下肢,进而导致大脑、心脏等重要器官相对供血不足。这种血液重新分布的情况,容易诱发心绞痛、心肌缺血、脑缺血急性发作。这类人群如需泡脚,水温应更低,时间需更短。
来源:云南网-春城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