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5-09-25 16:289月25日,“陕公大学堂”系列公益讲座走进昭通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陈涛,为大家带来《文学IP转化与城市文化软实力提升路径》的报告。陈涛结合自身工作和研究经验,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对讲座主题展开阐释,引导听众解读文学与城市发展的深层关联,激发大家对昭通如何挖掘本土文化资源、提升城市文化影响力进行启发思考。中国人民大学云南省校友代表及昭通学院师生参加本次活动。
主讲人陈涛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数字人文研究院副院长、影像实验室主任,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之声《电影之夜》常驻嘉宾、国家虚拟仿真联盟中国语言文学专委会副主任,在影视与新媒体艺术领域有着深厚的造诣。文学IP如何转化为城市文化软实力?昭通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挖掘本土文学IP并将其转化为切实的文化软实力和旅游吸引力方面,陈涛有新的见解。
陈涛认为,昭通文学IP的转化需深入挖掘本地历史文化作为精神内核,并推动其向影视、游戏等形态发展。同时,应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通过打造演艺生态、举办节庆等活动形成全年性转化。在此过程中,昭通学院等学术力量通过学科建设、产学研融合为IP转化提供人才与智力支持,最终通过校、企、政三方协作,共同将昭通文学IP推向全国乃至世界。
“聆听了讲座,我联想到了朱提银文化的故事,昭通作为南丝绸之路的关键要塞,它承载了千年的商贸和民族交融的精神。我们可以成为昭通文化故事的挖掘者和传播者,深入阅读本土文献,为IP转化提供扎实的学术基础;我们还可以用有趣的笔触,将厚重的历史文化故事改写,用新媒体的方式传播给更多的人。”昭通学院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曹蓉蓉深有感触。
而昭通学院人文学院历史学专业的万金则表示:“我的专业是历史学,通过历史学的知识,我们更是要深挖我们城市的文化符号,去展现我们的文化符号,让它成为我们的文化软实力,让我们的城市发展的更快。”
“陕公大学堂”系列公益讲座是中国人民大学于2023年创立的面向社会各界的理论宣讲活动。本次活动由昭通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云南校友会承办。
记者:唐龙泉飞 姜跃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