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5-09-25 17:00教育部部长怀进鹏9月23日在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十四五”时期,我国坚持“健康第一”,全面落实中小学每天综合体育活动2小时,各地普遍探索实施课间15分钟,“身上有汗、眼里有光”逐步成为现实。让学生在身心健康中,为未来奠定好的基础。课间15分钟,其中“大课间操”就是让学生受益的活动。
“大课间操”,也称大课间体育活动,是近些年来在原课间操的基础上,发展和创新的一种学校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课间操的主要作用在于消除学习造成的脑力疲劳和身体的局部疲劳,转移大脑的优势兴奋中枢和调节精神,使身心得到休息,让学生达到精力充沛地进入下节课的学习。
昭阳区现施行的大课间体育活动与原有课间操相比具有以下特点:1.活动时间增长了。大课间活动时间一般多则40分钟,少则20分钟,平均达到30分钟。2.活动内容多。与原来的课间操相比,活动内容丰富了很多。3.组织形式灵活多样。传统的课间操是以学校为单位统一组织的,而“大课间操”则可以学校、以班级、以小组组织活动。4.练习强度适宜。“大课间操”不仅能对学生紧张的学习起到调剂作用,也是对体育课时间不足的有力补充,而且对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养成体育锻炼习惯,促进身心健康都有良好的作用。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在开展体育课的同时,大力开展课外、课间体育活动,并不断探索、尝试创新大课间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开发“大课间操”资源。整合音乐、美术、语文等学科的教师资源,专门开展对“大课间操”的研究,根据小学生体育运动的特点、体质和身体锻炼需求,结合学校实际,自编了“校园古韵”“啦啦操”以及“足球韵律操”等大课间操活动内容。
根据学校场地和学生实际分时段、分年级进行活动。“大课间操”活动,每日可开展武术操、古韵操、啦啦操、足球操等不同的运动操,也可进行足球推、拉球、传接球、踢毽子、乒乓球、羽毛球、花样跳短(长)绳、投沙包、跳房子、短距离接力跳等活动。
在开展大课间操的过程中,要形成校领导带头参与,体育老师为主,各班班主任和其他老师为辅的机制,确保大课间操顺利、有序开展。
各班级在进行分班分组活动时,更要鼓励各班自行组织进行创编的体育活动,重点鼓励创编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特色体育活动,能体现出有特色、有运动价值及学生参与性强的体育活动。在进行分年级分班的大课间常规活动之外,还可组织全校性的体育项目比赛。如:校园自编操比赛、各年级单项和集体项目比赛等。
通过丰富和创新大课间活动内容,优化了活动的时间、空间、形式、结构,让学生有选择地参与、学习、享受体育,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潜能。使学生乐于参加,主动地掌握健身的方法并自觉锻炼。促进师生间、生生间的和谐关系,提高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和交往能力。学生在课内、课外、课间都有自主运动的习惯,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了基础。 增强了学生的体质,增进学生健康。通过近几年对学生的健康进行达标检测数据比对,学生的体质得到了明显的增强。2023年学生体质健康及格率为88.75﹪,2024年上升至98.89﹪。这些数据表明,通过“大课间操”活动,学生的身体素质有了很显著的提高。竞技能力也得到大幅度提升,学生在参加昭通市中小学生篮球、足球比赛中,均取得较好成绩。
各级学校需高度重视学校体育的重要性,加大投入力度,完善体育场地和体育设施建设,为学生开展体育活动提供良好的硬件设施;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部分老师、家长和学生对体育活动的重视程度,积极支持、参与活动;需认真研究和探索,丰富“大课间操”的内容,努力提高活动效果。
充分利用课间时间,大力开展“大课间操活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增进学生健康,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这是我们学校、体育工作者的责任和重要使命。
通讯员 :周宗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