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好“丰”景⑩|昭阳篇:苹果红处是昭阳
读新闻 2025-09-23 09:06 来源:昭通新闻网


深秋的昭阳,是一场大地的盛宴。当第一缕晨曦掠过乌蒙山脊,洒向连绵起伏的苹果园,整片土地仿佛被点燃了一般,层层叠叠的苹果树缀满了红彤彤的果实,在海拔1950米的高原上铺展出一幅绚丽的丰收画卷。这里是昭通昭阳区,一个将苹果产业与自然风光完美融合的生态之地。
自然馈赠的苹果天堂
丰收时节,站在昭阳区永丰镇的万亩苹果示范园观景台上,放眼望去,整齐划一的果林随山势起伏,仿佛大地的绿色波浪,红彤彤的果实挂满枝头,在湛蓝天空下绘就一幅丰收画卷。

昭阳区拥有82年苹果栽培历史,凭借高海拔、低纬度、光照强、昼夜温差大的高原地理优势,造就了“云贵高原乌蒙圣果”的美誉,“早、甜、香、脆、艳”的品质深入人心。源于对苹果早、中、晚熟品种的科学布局,13.75万亩早熟品种抢先上市,25.5万亩中熟品种、33.75万亩晚熟品种接续供应,形成“三季有果”的产业格局。
产业升级 小苹果成就大产业
昭阳区苹果产业历经几十年发展,已经从传统的种植业向全产业链转型升级。目前,全区苹果种植面积达73万亩,综合产值90亿元。

走进昭通超越农业有限公司冷链物流园生产车间,苹果分选线正繁忙运转,工人和机器相互配合,将一个个苹果清洗干净、分选定级、分类装箱。这些苹果将被发往全国各地,让更多人品尝到“高原阳光”的味道。与此同时,苹果深加工产业链也在不断完善。苹果脆片、苹果醋、苹果酒等高附加值产品陆续研发成功并上市销售,有效提升了产业效益。

科技创新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引擎。新品种的引进培育,节水灌溉、绿色防控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实现了产量和质量的双提升,昭阳苹果展现出蓬勃发展的强劲势头。
农文旅融合 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板
近年来,昭阳区创新推动“苹果+旅游”融合发展,打造了一系列农文旅融合项目。
作为昭通苹果主产区的昭阳,近年来以“苹果+文旅”的模式,持续擦亮“一山、一城、一河”旅游品牌,打造了集观光、采摘体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昭阳区红苹果乡村旅游度假区、洒渔河乡村旅游示范带、千顷池文旅示范区等景点。而“春赏花、夏纳凉、秋摘果、冬赏雪”的农文旅业态,让昭阳区四季皆能引客来。

每年苹果成熟时,游客们走进果园,采摘苹果、品尝苹果,感受苹果文化魅力,欣赏高原秋色,体验乡村生活……畅享这独属于昭阳的好“丰”景。有了苹果产业的加持,今年上半年,昭阳区农文旅融合取得了显著成效,综合产值高达152.93亿元,推动17万余人就业。

一颗苹果带动的共同富裕
苹果产业的蓬勃发展,有效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昭阳区委区政府出台政策支持土地流转,整合资金对产业经营主体开展基础设施支持、银行贷款贴息、联农带农奖补等,培育壮大苹果产销重点企业达81个。目前,全区已形成了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群众参与的联动发展新格局,通过土地流转、资金入股、劳动就业等七种方式,带动了农户11.7万户45.6万人增收。实现了户均收入8万元以上,人均收入2万元以上。“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的推行,建立利益联结机制,让果农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

夕阳西下,余晖洒满果园,果农们结束了一天的劳作,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远山如黛,近果飘香,这片高原上的苹果红,不仅染红了昭阳的秋色,更点亮了千万农家的幸福生活。
苹果红处是昭阳。来吧,在这个秋天,来昭阳感受高原苹果的甜蜜,体验农文旅融合的独特魅力,带走一份属于昭阳的秋日记忆。
来源:昭阳区融媒体中心


一审:郭 倩 一校:昭阳融媒 二审:聂学虎
二校:彭晓雨 三审:倪 娜 三校:杨 杰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一审:郭 倩 一校:昭阳融媒 二审:聂学虎
二校:彭晓雨 三审:倪 娜 三校:杨 杰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