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专题
 导航

经济丨月圆饼香昭城福——大关周福记月饼昭阳分店的八年匠心与盛夏温情

 2025-08-27 13:37  来源:昭通新闻网

八月的昭通,清风送爽,凉意宜人。8月2日清晨,昭阳区环城西路第三小学大门旁的大关周福记月饼昭阳分店门前人头攒动,阵阵酥香伴着欢声笑语飘向街头。这天,是该店开业八周年的日子。

几名来自四川成都的避暑游客围坐在一起,手中捧着刚出炉的天麻火腿月饼,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昭通人民真是太热情了!这月饼香、酥、软、糯,特别可口,我一口气吃了两个。”张大爷拿起月饼咬了一口,天麻的清香和火腿的醇香在口中化开,他激动地向身旁的店主竖起大拇指。

匠心制作

从手工作坊到非遗传承

周福记月饼的故事,始于周氏月饼。大关周氏月饼制作技艺是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20年6月,大关县在周氏月饼设立“大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传承基地”。

传统月饼制作技艺,在岁月流转中代代相传。曾东宇的外公外婆是周氏月饼的第二代传人,他的舅舅和母亲是第三代传人,他从小就在店里帮忙做月饼。“小时候最期待的就是中秋节前,家里作坊飘出的饼香。”曾东宇回忆道,母亲揉面时的专注、选料时的严苛,早已深深烙印在他的记忆里。2014年,医学院毕业的他,本可以拥有一份稳定的职业,但在家人的影响下,最终选择接过母亲手中的擀面杖。在舅舅和母亲的精心指导下,他决心将这份传统手艺发扬光大。

2015年,大关县周福记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周福记”)正式成立,曾东宇担任法人代表和总经理;2017年,他带着团队走出大关,在昭阳区环城西路租下280多平方米的临街门面作为产品销售点,又在学庄路58号租用两层共800平方米的场地作为标准厂房,成立了大关县周福记食品有限公司昭阳分公司,开启了品牌化发展之路。如今,从周氏月饼到周福记月饼,曾东宇成为周福记月饼传统制作工艺的第四代传承人。他正积极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让这份手艺得以更长久地传承。

立足于传承、致力于创新是周福记的宗旨。“坚持在传承中发展,发展中创新,创新中传承”是周福记对“传承”最生动的诠释。走进学庄路58号的生产厂房,热气与香气交织成一张温柔的网:和面师傅手臂快速翻动、馅料师仔细调配馅料比例,成型师将馅料精准裹入面皮、烘烤师紧盯着烤箱温度和月饼成色……从选料到出炉,18道工序环环相扣,全凭手工完成。

“做月饼,最难把握的是四个‘度’。”曾东宇解释道,面皮的香酥度、火腿的软硬度、馅料的甜咸度、月饼的油润度,每一项都需要多年经验才能精准掌控。为了保证品质,周福记每年要用掉5万斤一年期以上的老火腿,从宣威精选的火腿还要经过降盐处理、软化肉质以提升口感。每年冬天,团队会用40余天集中炼制3万余斤猪油,经过净化保存,到次年农历五月十八日开封启用,作为新一年月饼生产的重要原料。这种对食材的敬畏和对工艺的执着,让周福记月饼成为众多游子心中“家的味道”。

开拓创新

老味道里的新活力

在传统手工艺的坚守中,周福记从未停止创新的脚步。8月2日,公司自主研发的“天麻火腿饼”正式上市。这一融合了昭通特产天麻与传统火腿的新产品,上市一个月就卖出8000多封(每封5个),成为市场新宠。“天麻是昭通的特产,我们想把地方特色融入传统味道里。”曾东宇介绍,新品推出前的近半年里,研发人员反复开展试验——既要保留火腿的醇香,又要突出天麻的“野性”,还要保证月饼的整体口感协调,最终才确定了最佳配方。

为了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周福记的月饼礼品盒分为大、中、小三种规格,分别可装8封、6封、4封,还定制了专用运输箱,确保月饼在运输过程中不受损坏。借助长途客车、货拉拉等即时物流平台,昆明4小时就能送达,成都、重庆、贵阳等城市8—10小时送达,让新鲜出炉的月饼以最快速度到达消费者手中。

从最初的火腿饼、洗沙荞饼等传统口味,到如今的天麻火腿饼、鲜花火腿饼、鲜花荞火腿饼等8个系列产品,周福记的创新不仅体现在口味上,还延伸至销售模式。公司在云贵川渝建立了30多个代销点,仅成都就有4家一级代理商,其中一家门店一年卖出了1万多盒月饼。针对企事业单位的团购需求,周福记推出预售定制服务,从预售、报量、发货、配送到消费者手里,全程仅需4天。距离2025年中秋节还有一个多月,公司已接到4000多盒的团购订单,目前正科学安排生产时间,确保节前10—15天陆续完成交货。

随着周福记月饼知名度的提升,周福记月饼的销售版图也在不断扩大,不仅销往全国各地,还走出了国门,远销1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3年中秋节前一周,一位成都的消费者特意定制10盒周福记月饼,准备带给海外的亲友。为了让海外游子品尝到最新鲜的“家乡味”,曾东宇当天安排专车从昭阳区直接送到成都双流国际机场。这份跨越山海的心意,让远方的游子热泪盈眶。

真情回馈

以饼为媒的暖心事

“每个标准300克的月饼,我们坚持按330—340克出货。”曾东宇真诚地介绍道,“入驻昭阳区8年,我们始终坚持做绿色、健康、美味的高品质月饼,做到加量不加价。凡购买4封、6封、8封以上的消费者,一律赠送礼品盒,让顾客得到真正的实惠。”这份诚意,不仅体现在产品重量上,还融入了日常经营的细节中。

8月2日当天,周福记推出八周年店庆活动回馈顾客。活动当天,快递员李某华骑车经过店门前,被热闹的场景吸引。停车观望时,店员主动递上一个火腿月饼和一瓶水:“师傅辛苦了,尝尝我们的月饼吧!”这份意外的温暖让李某华深受感动。他在工作群分享这一经历后,一早上又有20多名快递员陆续赶来领取月饼。

环卫工人王大姐捧着月饼说:“平时清扫到这附近就闻到香味,老板会经常送我们月饼。月饼面皮很酥,入口即化,真好吃,今天又送了我们两封。”出租车司机陈师傅则主动要求再打包几个月饼,带回去给晚班的同事品尝:“跑了一早上车,吃个热乎月饼,心里暖烘烘的。”

除了每年店庆当天的赠送月饼活动外,周福记平时还会向困难群众、残疾人员、老年人、儿童及避暑人群赠送月饼,每年赠送的月饼价值约2万元。正如店庆活动现场那副对联所写:“一口月饼,万千情思;匠心八年,爱洒昭阳。”

来自四川内江的张大爷是第一次品尝周福记月饼,他和同伴每年都来昭通避暑,往年立秋后便已返乡,今年却因这口饼香留了下来。“往年都是带昭通苹果回去,今年一定要带周福记月饼!”张大爷盘算着离开前要多买几盒,让内江的亲戚朋友也尝尝“昭通的味道”。在昭阳区望海楼公园附近的超市,每天上架的周福记月饼也成了避暑游客的“心头好”,不少人品尝后直接驱车前往门店批量采购,将其作为馈赠亲友的伴手礼。

饼香飘远

舌尖上的团圆约定

中秋节是全家团圆的日子,月饼是节日里不可或缺的美食。每年中秋节前,是月饼生产最忙碌的时期,工厂会招聘60—80名工人,每天生产4万—5万个月饼。

周福记的和面师、成型师、馅料师等专业岗位每日工资200元,加班另计80元,辅助岗位每日150元。来自昭阳区炎山镇的陈崇琳、陈崇宪姐妹,20多岁出来打工就加入了周福记,从小工逐渐成长为熟练的成型师和馅料师,一个生产季能挣2万元左右。“在这里上班能照顾孩子,工资也稳定,公司待我们像家里人一样,比外出打工踏实多了。”姐妹俩说起工作,脸上满是笑容。工厂还会在暑假招收兼职,为大学生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

从2017年入驻昭阳至今,有20名老员工陪伴周福记走过了8年时光。“他们把这里当成家,我们也把他们当家人。”曾东宇说,正是这份双向的信任与坚守,让周福记的月饼里不仅有食材的香,还有情感的暖。

每年中秋节前的10多天,排队购买周福记月饼的场景天天上演。中秋节后,周福记月饼还会延长销售一段时间,许多之前没买到月饼的顾客会专程赶来“补货”,只为让这场“月圆饼香”的盛宴持续得更久。

商道酬信,业道酬精。曾东宇常说:“手工艺传承的是情怀,是儿时的记忆和妈妈的味道。”这份情怀,让他将月饼事业当作毕生追求。从几十年前的小作坊到如今的品牌店,从大关的深山到昭阳的街头,从畅销国内到远销海外,周福记的每一步成长,都离不开传承与创新的平衡,离不开品质与真情的坚守。他像爱惜生命一样,保护和传承“周福记月饼”这张新兴美食名片,让周福记月饼不断发扬光大,代代相传。


记者:陈忠华 文/图

一审:莫 娟  一校:陈忠华  二审:张 帆
二校:龙 萍  三审:聂学虎  三校:周 燕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一审:莫 娟  一校:陈忠华  二审:张 帆
二校:龙 萍  三审:聂学虎  三校:周 燕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标签 >>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