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专题
 导航

党的建设丨我想做个点灯的人

 2025-08-17 09:45  来源:昭通新闻网

盐津县庙坝镇黄草社区的山路蜿蜒崎岖,连接着分散的村落。2023年8月30日,当东华大学第六任驻村第一书记宋文博第一次踏上这条路,心中便立下誓言:驻村,就要真正“助村”,让希望的种子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驻村期间,他用坚实的脚步丈量民情,用炽热的初心点亮希望。

“心贴心”守护 建强“主心骨”

初来乍到,宋文博的身影便活跃在田间地头、农家院坝、火塘边。“家里收成咋样?”“娃娃上学有难处不?”他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乡亲们的忧与盼。每月“雷打不动”的入户走访,让他与这片土地建立了深厚的联系。

他深知,组织生活不能冷冰冰。协助社区党总支书记让“三会一课”活起来,是他的心头大事。然而,破旧的党员活动室让他揪心。为此,他多方奔走,争取山金期货帮扶资金1.5万元、学校党建经费1万元,硬化了600平方米的党员活动室院坝;依托东西部协作资金5万元,翻新了两个党支部活动室;投入2万元改造办公楼三楼会议室,配备电视和桌椅。摸着光滑的桌面,老党员王大爷感慨:“条件好了,干事也有劲了!”

田野上的希望 叩开“幸福门”

“光靠‘输血’不行,得让土地自己‘生金’!”2024年,宋文博引进山金期货10万元帮扶资金,在社区开辟200亩鲜食玉米试验田。从动员群众、指导种植到对接销路,他全程跟进。金秋时节,甜糯玉米喜获丰收,不仅乡亲们实现了增收,村集体也增收17万元。用汗水浇灌的土地,以丰收回报了耕耘者。

如何让山货飞出大山?宋文博点亮了电商这盏灯。依托社区电商展示中心,他精心包装盐津20多家企业的优质产品,推动东华大学工会采购价值百万元的盐津农产品。当致富带头人李佳才的猕猴桃挂满枝头时,宋文博主动当起“代言人”。今年,他又促成沃根尼克公司10亩版纳拇指玉米订单落地。“党支部+公司+农户”的产业模式在这片土地上延伸,结出更多致富果实。

点亮心灯 托举“读书梦”

站在黄草小学斑驳的墙壁前,宋文博的心被深深触动。“娃娃们才是黄草的未来!”为学生谋未来,成了他日夜牵挂的心头大事。他四处奔走,筹集25万元爱心资金改善学校硬件设施:3间“爱心教室”窗明几净;新建的浴室解决了150名住宿生“洗澡难”问题;食堂铺上地砖、装上顶棚,22套崭新的餐桌椅摆放整齐。盐津县人武部出资1.5万元打造的国防教育文化墙,悄然播撒着家国情怀的种子。随后,价值60万元的书籍、学习用品、办公物资陆续送到学校,为山区学子点亮了求学明灯。

2024年,宋文博推动的“雏鹰计划”北京研学项目首次惠及盐津,水田第二小学的10名学子怀着激动的心情前往北京,开启研学之旅。黄草小学的张老师动情地说:“宋书记给娃娃们打开了一扇窗,点亮了一盏灯!”这份执着终见硕果:2024年,11名盐津学子考入东华大学。

枝叶总关情 绘就“宜居图”

“村子美了,人心才更美。”宋文博用“党建+生态”的画笔描绘黄草新貌:209盏太阳能路灯照亮村民的夜归路;200个崭新的垃圾桶让社区告别脏乱;平坦的柏油路让乡亲们出行更加方便。

看到居委会旁唯一的篮球场变成了停车场,村民没了活动场所,宋文博积极争取东西部协作资金10万元,将废弃停车场改造为崭新的塑胶篮球场,配套健身器材和廉洁文化广场,这里成了村民最爱的“打卡地”。黄草坪党员活动室外的标准化水泥篮球场已经建成,欢声笑语成了社区最动听的背景音。他还利用集体公司创收资金改造居委会食堂,“干部们吃好了,才有劲儿带着大家往前奔!”宋文博的真诚付出,拉近了干群距离,让大家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信心。

被评为盐津县“优秀共产党员”,连续两年考核获评“优秀”,这是对宋文博工作的肯定。然而,对他而言,最珍贵的奖励早已刻在黄草的土地上和乡亲们的笑容里:玉米田翻涌的绿浪,猕猴桃藤蔓上沉甸甸的果实,教室里的琅琅书声,篮球场上跃动的身影,蜿蜒山路上的点点灯光,还有乡亲们舒展的笑颜和眼中闪烁的希望之光。

从“驻村”到“助村”,宋文博将初心化作乡村振兴路上的每一步足迹。当被问及驻村感受时,他望着层峦叠嶂的青山,目光温柔而坚定地说:“我啊,就是想在乡亲们奔向好日子的这条山路上,做个点灯的人。”


通讯员:黄成元  邱琴

一审:谭泽涛  一校:黄成元  二审:倪 娜
二校:龙 萍  三审:聂学虎  三校:杨 杰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一审:谭泽涛  一校:黄成元  二审:倪 娜
二校:龙 萍  三审:聂学虎  三校:杨 杰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标签 >>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