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5-08-12 11:00时光飞逝,我在水富市云富街道马脑村驻村已近一年,当熟悉的蝉鸣再次在盛夏的树梢响起,我才惊觉初到这里时的青涩已然褪去。用汗水浇灌的日日夜夜,沉淀出厚重的乡土情怀。回首这段宝贵的驻村时光,最珍贵的收获莫过于遇见了3位人生导师。
傅书记的“治理课堂”
傅书记,马脑村党总支书记傅天才。这位深耕基层沃土十余载的“老把式”早已将治理的智慧融入了自己的血脉。记得今年初,我怀揣满腔热忱,想用选调生服务群众经费干几件“漂亮事”,于是连夜奋笔疾书拟就方案,核心思路便是“群众提需求,我们抓落实”。当我兴致勃勃地向傅书记汇报时,她并未直接否定,而是微笑着说:“群众反映的排洪沟修复,沟有多深,险在何处,你实地‘号过脉’了吗?安装长椅和路灯的选址,是你一个人拍板,还是邻里都点了头?有限的魔芋种子如何分配?发放顺序和标准是什么?”这一连串的追问让我顿时语塞,脸颊发烫。她这才点拨道:“为群众办事,不是简单的‘点单上菜’,而要像下棋一样通盘考虑:一要分清轻重缓急,安全是底线;二要倾听民声,群众满意才算好;三要平衡利益,做到公平公正。否则,好心可能办坏事,引发新矛盾。”随后,她带着我实地考察,分析利弊,手把手教我如何在复杂的诉求中抽丝剥茧,如何在有限的资源里精打细算,把零散的“单点突破”变成环环相扣的“系统工程”。
如今每当我提笔规划时,脑海中总会响起傅书记的“三问”:这步棋是否踩准了村情民意的“鼓点”?是否汇聚了村民共识?是否惠及了大多数群众?她教给我的,从来不是刻板的工作套路,而是如何在基层治理这个复杂棋局中,真正做到倾听民声、统筹资源、把握全局的工作智慧。
罗大叔的“土地哲学”
罗成均是马脑村村“两委”委员。初见罗大叔时,他花白的头发衬着古铜色的面庞,说话如锄头落地般简洁干脆。他既是村“两委”班子成员,也是土地的守望者。那布满沟壑、皲裂如松树皮般的双手,以及被岁月风霜雕琢的脸庞,无不诉说着他与土地相守相伴的漫长岁月。他给我上的“第一课”,是在巡查松材线虫病的崎岖山路上。身侧是深不见底的悬崖,我紧贴崖壁,双手死死抓住路旁的树枝,每一步都走得战战兢兢。而罗大叔却走得稳稳当当,为了看清峭壁下方是否有枯死的病树或滚落的断枝,他常常探出大半身子仔细观察!那份视险峰如平地的从容,看得我手心直冒冷汗。下山时,他平静地说:“这条路,我不知走了多少遍。去年虫害防治最忙的时候,天刚蒙蒙亮,我就带着工具上山清理那些枯死的松树了。”
罗大叔的“课堂”没有讲台,也没有教案,却用最生动的实践教会了我“脚踏实地”4个字。他不仅把职责扛在肩上,还把乡亲们的冷暖放在心上。谁家的厕所堵了,哪里的水管漏了……只要接到求助,他总是立即背上沉甸甸的工具包赶往现场,为乡亲们排忧解难。在他身上,“脚踏实地”不再是纸上的箴言,而是深深嵌入泥土的脚印、掌心厚厚的老茧,以及心头那份沉甸甸的责任与牵挂。
李孃孃的“烟火辞典”
李自群虽不是村干部,却是村里出了名的“热心肠”。她的脸上总带着温暖的笑意,眼角的皱纹里仿佛藏满了温暖的故事。初次见识她的“魔力”,是在清河组陈家的喜宴上。小小的院坝里人声鼎沸,她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宴会指挥家”,招呼客人、安排帮手、哄逗哭闹的孩子……只要有她在,再忙乱的场面也能变得井然有序。看着她麻利地收拾碗筷,爽朗地招呼客人,我忽然懂了,这看似琐碎的忙碌中,饱含着乡邻间最本真、最醇厚的温情。我们亲热的喊她“李孃孃”。
这份对邻里的热忱,李孃孃也毫无保留地给予了我们这些“外乡客”。记得初次踏进她家小院时,她正背着背篼从地里回来,高高卷起的裤腿上沾满了新鲜泥点,质朴又真实。见到我们,她先是一愣,随即露出温暖的笑容,热情地说:“哎哟!稀客啊!快进屋坐!刚从地里回来,一身泥巴,不要嫌弃哈!”话音未落,她便麻利地沏茶倒水,又拿出瓜子招待我们。李孃孃身上这份淳朴的热情,悄然驱散了我初来乍到的拘谨与生疏。这份温暖,一直陪伴我度过驻村的日日夜夜。离别之际,得知我要离开马脑村的消息,李孃孃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是紧紧握着我的手,眼眶泛红,半晌才哽咽道:“小周……你要走了,我舍不得你。”
傅书记服务基层的智慧、罗大叔脚踏实地的作风、李孃孃朴素热忱的温情,让我感受到了人间的烟火与温度,也让我明白了基层工作的意义与价值。他们3位人生导师教给我的宝贵经验,将伴随我在新的驻村地——云富街道高滩村继续前行。
通讯员:周代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