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5-08-01 17:05仲夏时节,在昭阳区一场以“文化浸润、安全保障、全面成长”为主题的暑期儿童关爱行动正在如火如荼展开。昭阳区通过构建党政引领、社会参与、家校联动的服务体系,创新打造暑期儿童关爱服务新模式,让留守儿童的假期有温度、有深度、有厚度。
“孩子们参加阅读活动能积分兑奖,家长们一起学习,还自发做美食,邻里关系可和谐了!”近日,昭阳区龙泉街道春晖社区居民杨大姐笑着说。如今,昭阳区辖区内的农家书屋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深度融合,让文化阵地成为关爱“一老一小”的好阵地。
走进龙泉街道春晖社区,“农家书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创新融合令人耳目一新。曾经冷清的阅读空间,如今变身为集乐器教学、书法培训、亲子活动于一体的文化阵地。
资源整合让“闲置空间”变“服务枢纽”。过去部分农家书屋因书籍更新慢、活动单一陷入“有场无市”。融合后,各地盘活资源让书屋“活”起来。龙泉街道北正街社区将书屋作为核心,引入公司化运作,联动学校企业组建“志愿讲师团”,打造“共建共享”治理新模式,为社区“老小”提供乐器教学、书法教学等志愿服务。凤凰街道文渊社区增设“实践角”,融入手工制作、托管服务,让孩子们感受文明新风。
活动创新让“单向传播”变 “双向互动”。最受欢迎的是春晖社区推出的“积分兑换”机制。孩子们通过参加阅读活动积累积分,兑换学习用品;家长们则在“家长夜校”中学习育儿知识。这样一来,孩子们不仅在趣味活动中提升了学习兴趣和知识储备,家长们也掌握了更科学的育儿方法,形成了良好的互动氛围。“现在参加活动要提前预约,文化阵地真正热起来了。”社区工作人员说。
这种转型不是简单的物理叠加,而是服务理念的革新。
7月21日,龙泉街道春晖社区“雏鹰归巢,益起成长”暑期托管班正式开班,40余名孩子在大学生志愿者的陪伴下开启了快乐的暑期生活。该托管班聚焦双职工家庭和留守儿童需求,通过课业辅导、兴趣培养、安全教育等多样化课程,切实解决了家长“看护难”的问题。
“孩子在这既安全又充实,我们上班也安心。”在龙泉街道春晖社区托管班,家长李女士的感慨道出众多双职工家庭的心声。该托管班通过“必修+选修”课程设置,将课业辅导与兴趣培养有机融合。
除课业辅导外,还开设了兴趣阅读、传统文化体验等特色课程。在“六防”安全教育课堂上,志愿者采用儿歌、情景模拟等形式,提升了孩子们的安全意识。课间的投壶、成语接龙等游戏,让孩子们在欢乐中度过。社区负责人表示,托管班既为儿童打造了成长乐园,也为返乡大学生提供了社会实践平台,实现了“服务社会”与“自我提升”的双赢。
7月13日以来,昭阳区红路馨居小学开设了20个暑假集中托管班,为942名留守儿童提供了“托管+特色”的服务。学校位于红路馨居易地搬迁安置区内,是安置区小学生的学习乐园。
在托管服务中,红路馨居小学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分组分班开展集体游戏、文体娱乐、阅读指导等活动,并辅以思政教育、红色教育等。今年,学校共招募了53名教师和48名大学生志愿者,形成了全社会支持留守儿童暑假托管的氛围。
学校实行“走读式”管理,政府提供免费午餐。校长王怀学表示,托管班课程设置以活动、运动、劳动为主,学业辅导为辅,满足了孩子们的共性与个性需求。
这种精准服务模式在全区多点开花:洒渔镇为143名留守儿童开设了绘画、音乐、手工、书法等兴趣班;北闸街道开展“保护我们的小秘密”主题活动,通过情景模拟提升儿童自护能力;永丰镇3场防溺水、防性侵讲座为未成年人撑起“保护伞”……尤其让孩子们难忘的是,50余名留守儿童走进训练场,在民兵训练体验中收获成长与勇气;共青团昭阳区委组织119名大学生志愿者,为2552名留守儿童提供全天候服务。
从文化浸润到安全保障,从学业辅导到素质拓展,昭阳区的暑期儿童关爱服务不仅解决了“看护难”的现实问题,更着眼于儿童的全面发展。这种多方联动、资源整合的服务模式,既体现了基层治理的温度,也为乡村振兴背景下做好儿童关爱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