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专题
 导航

村庄志丨金竹村:党建引领闯出农文旅融合振兴路

 2025-11-27 08:58  来源:昭通新闻网

傍晚时分,彝良县小草坝镇金竹村党群服务中心前的小广场逐渐热闹起来。忙碌了一天的村民陆续聚集于此,有的坐在花坛旁的石凳上闲话家常,有的借助健身器材活动筋骨。孩子们或在广场上奔跑嬉戏,或走进“儿童之家”安静阅读。广播中播放着普法知识、文化资讯和惠民政策,村民们在轻松的氛围中获取信息、交流情感。这一幕,是金竹村近年来推动乡村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金竹村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产业为根基、以文化为灵魂、以生态为底色,积极探索“党建+农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构建“乡村美、产业兴、村民乐”的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跑出富民强村“加速度”,打造出乡村振兴的“金竹样板”。

美丽家园共建,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金竹村以沪滇协作帮扶和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为契机,整合东西部协作资金700万元、乡村振兴示范点先导工程资金856万元,成立工作专班,按照“党建引领、统一规划、村民参与”的原则,全面推进人居环境提升和基础设施改造。

村庄入口处,“和美金竹”竹牌坊巍然矗立,一条彩色大道贯穿全村,白、蓝、绿三色线勾勒出道路轮廓,樱花图案点缀其间,两侧的樱花树与各类花卉相映成趣。白墙青瓦的民居依山而建,错落有致,与周边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构成“村在林中、院在花中、人在景中”的美丽画卷。

截至目前,金竹村已完成168户房屋整体风貌改造,拆除危旧房230余栋,新建文化广场2个、旅游公厕1座、寨门1座、村牌1座,硬化通组道路近3.5公里,新建串户景观路2000米,安装路灯120盏,铺设污水管网3000米,设置花台、景观石、网红打卡点等特色节点,村庄“颜值”与“气质”实现双提升。

产业融合发展,强村富民路径清晰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金竹村依托小草坝天麻、竹笋等传统优势资源,以及中国天麻博物馆、小草坝生态旅游区等平台,推动农业、文化、旅游、康养深度融合,形成“一产奠基、二产增效、三产赋能”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在产业发展方面,金竹村立足资源禀赋,紧扣彝良县“4+N”农特产业体系,大力发展天麻、竹笋等特色优势产业。全村推广仿野生种植天麻4800余亩,引进云南国鹤药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深加工,扶持加工大户3户,带动农户260余户发展天麻加工作坊,实现天麻年产值1.5亿元以上。发展竹基地14000余亩,扶持竹笋加工企业1家,实现竹笋年产值超4000万元。

村集体积极盘活闲置资源,将乌葩村民小组闲置校舍改造为旅游餐厅,年纯收益5万元;将闲置厂房改建为天麻加工车间,年纯收益10万元。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模式,金竹村有效整合资源要素,推动产业提质增效,激发内生动力,带动538户脱贫户和“三类对象”持续增收。

依托景区和博物馆优势,金竹村积极发展乡村旅游、民宿经济、森林康养等新业态,目前已扶持农家乐5家、民宿客栈2家、康养场所1家,逐步形成“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的乡村旅游服务体系。

治理有序有效,文明乡风浸润人心

金竹村党委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以“五型”党组织创建为抓手,建立健全“支部委员联系党员、党员联系农户”机制,推动党员干部带头示范,引导村民参与治理。

通过探索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基层治理模式,金竹村将全村划分为27个网格、189个微网格,配备专兼职网格员,实施“红黄绿”三色分级动态管理。全村矛盾纠纷调解和风险隐患排查机制运行有效,近3年未发生刑事案件,近20年无命案发生,村庄保持和谐稳定。

金竹村通过推行村规民约、成立红白理事会,有效遏制铺张浪费、薄养厚葬、乱堆乱放等陋习。开展“最美家庭”“卫生标兵”“五星文明户”等评选活动,累计表彰农户430余户,弘扬新风正气。依托“主题党日”、议事协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平台,常态化开展留守儿童托管、留守老人关爱、乡贤助学等志愿服务,不断提升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融合发展见实效,乡村振兴展新颜

“这面荣誉墙见证了我们村这些年来的努力!”金竹村党委书记姜雄发自豪地说。从昔日基础设施滞后、产业单一的传统村落,到如今环境优美、产业多元、治理有效的乡村振兴示范村,金竹村的变迁是党建引领下农文旅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

“如今来金竹村游玩、食宿的游客越来越多,我家的生意也一天比一天红火!”乌葩村民小组“天然居”农家乐经营者黄在军感慨道。游客的到来,不仅带来了人气,还传递了对乡村之变、乡村之美的广泛认同。

金竹村将继续把党建引领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第一动力”,聚焦党建强基、产业增效、治理提质、融合赋能,全力打造农文旅深度融合的“金竹样板”,让村庄成为彝良近郊乡村旅游的热门打卡地,让村民在家门口拥抱“诗和远方”,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稳步前行。


通讯员:李安林  文/图

一审:罗 丹  一校:李安林  二审:谭泽涛
二校:沈艳琼  三审:聂学虎  三校:杨 杰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一审:罗 丹  一校:李安林  二审:谭泽涛
二校:沈艳琼  三审:聂学虎  三校:杨 杰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标签 >> 乡村振兴 村庄志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