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专题
 导航

威信:家门口的法治课堂 释法说理润心田

 2025-11-10 17:54  来源:昭通新闻网

一堂法治课,半日解纷忧。连日来,威信县针对乡村法律资源分散、群众学法用法渠道狭窄等问题,利用农闲时间把法律知识送到村民家门口,把法治课堂直接搬到田间地头、农户院坝、农家书屋、户外凉亭等群众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实现普法宣传从以往大水漫灌向满足群众需求精准滴管的有效转变,让法律知识如涓涓细流浸润百姓心田。

课堂设“五位一体”,普法学法更加系统。在该县麟凤镇金竹村,一场别开生面的法治课堂正在进行。来自威信县司法局的普法先锋队员采用 “听、调、看、解、发” 五位一体的方式,让法律知识变得生动可感,成为了威信全县89个村(社区)开办法治课堂的生动缩影。听,即听法律宣讲。队员们围绕婚恋纠纷、山林土地、经济往来等乡村常见问题,用方言土语解读法律条文,让村民听得懂、学得会。调,调矛盾纠纷。课堂上,普法队员现场调解一起因宅基地界限引发的邻里纠纷,以情理法并用的方式促使双方握手言和,为村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法治实践课。看,即看警示短片。播放根据真实案例改编的普法微电影,影片中因一时冲动酿成严重后果的故事,让现场群众深受触动。解,即解法律困惑。“老人赡养问题该怎么解决?”“借款条据怎么写才规范?”面对村民们的询问,普法队员都逐一耐心解答。发,即发普法微信。课堂结束后,队员们将本次宣讲的重点内容编成通俗易懂的短信息,发送给当地群众的村组微信联络群,方便随时查阅。

分级分类覆盖到边,普法学法更加便捷。据了解,威信根据乡村实际,系统构建法治课堂常态化开展机制,推动普法先锋队员沉到村组一线服务群众法律需求。在县级层面,每月组织开展一次法治课堂,针对信访上访、刑满释放人员等群体开展释理说法和教育引导;在乡镇层面,每半月开展一次法治夜校,变“我要讲什么”为“群众要听什么”,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在村级层面,由综治中心统筹,组织派出所、司法所,以及相关行业站所部门等组成工作小组,统筹协调课堂开展,实现开课前以村组微信群、干部走访、民意收集箱等多种渠道,广泛征集群众意愿,形成 “普法需求清单” 。“我们不再是自己关起门来定课表,而是老百姓‘点菜’,我们‘下厨’。”该县扎西镇司法所所长余如义介绍,“之前很多村民反应想了解如何防范网络借贷陷阱,我们就立刻安排了‘金融普法’专场,场场爆满。”

“这种分类施策的方法很管用,”该县麟凤镇司法所负责人表示,“我们根据不同群体的需求,提供精准的法律服务,效果明显提升。”一位参加过课堂的村民感慨:“以前觉得法律离我们很远,现在才知道它就在我们生活中。这样的普法活动,我们欢迎!”

始终聚焦一个转变,普法学法更加高效。在举办法治课堂中,威信聚焦推动基层工作从“事后处置”向“源头预防”的转变,努力实现群众心态积极转变、治理方式有效转型、社会风气明显转好。该县扎西镇龙溪社区党总支副书记魏家丽表示:“现在很多矛盾在萌芽阶段就被法律知识化解了,工作推进更加顺畅。学法、尊法、守法、用法在社区蔚然成风,法治精神逐步融入日常生活,为构建和谐社区注入了持久动力。”

在威信扎西镇、罗布镇、旧城镇、长安镇等乡镇,已将开展“法治夜校”固化为办好法治课堂的重要形式,根据村组群众法律需求,动态调整普法内容、实时确定开课地点、持续创新普法方式,让法治宣传覆盖更多人群,用浓浓的法治氛围破解乡村治理难题。“通过系统学习,群众法治意识显著增强,主动运用法律武器维权、通过调解途径化解纠纷的事例明显增多。”威信县司法局负责人表示,目前威信全县已开法治院坝会、法治田间会等各种形式的法治课堂1000余场次,目的就是推动法治成为群众自觉遵守并用以维权的首要选择,我们还将坚持好县一月一次、乡半月一次、村一周一次的常态化普法机制,确保法治教育持续深入,在全社会营造起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浓厚氛围,努力让法治社会成效更加可及可感。


通讯员:谢丽 王定松  文/图

一审:陈忠华  一校:谢 丽  二审:单 娟
二校:杨 杰  三审:倪 娜  三校:周 燕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一审:陈忠华  一校:谢 丽  二审:单 娟
二校:杨 杰  三审:倪 娜  三校:周 燕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标签 >>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