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云南日报
2025-09-11 10:25今年以来,昭通市出现了28轮强降雨,全市平均降水量达872.5毫米,较去年同期增长29.5%,特别是8月20日至25日,连续5天强降雨,覆盖11个县(市、区)144个乡镇,覆盖面达91%,呈现出降雨时间长、强度大、覆盖广的特征。面对8月下旬严峻复杂的防汛形势,昭通市精准运用“1262”精细化预报与响应联动机制,健全完善雨前查预防、雨中查隐患、雨后查灾情“三查”制度,用好转移避险“关键一招”,实现了人员伤亡、重大灾情、次生灾害“三个零发生”。
8月23日7时30分许,水富市两碗镇新滩村白果村民小组炸药房沟发生滑坡,造成9户房屋受损。得益于精准运用“1262”机制,及时发布“1262”专题及预警信息、加密风险隐患巡查排查、果断开展临灾转移避险,滑坡危险区内的21户110人成功避险。
早在灾害发生前的8月20日晚,水富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参加云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调度会后,就立即召开全市紧急会议,周密部署监测预警、隐患排查、群众转移、应急抢险等工作,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精准发布预警信息,确保指挥体系高效运转。
经过科学研判,水富市自然资源、应急、气象部门于8月22日21时28分联合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Ⅲ级预警,各乡(镇)迅速巡查排查辖区内风险隐患,以打电话、发信息、敲门入户等方式全面开展叫醒叫应,有序组织重点区域群众转移至安全地带。
通过加密隐患排查,白果村民小组村民陈天贵发现大量雨水夹杂泥土流淌,立即向村委会报告情况。新滩村党总支书记罗朋宽根据工作经验判断可能会发生泥石流,迅速带领村“两委”人员组织周边群众转移避险。8月23日7时30分许,大量的泥石倾泻而下,因提前转移避险,无人员受伤。
滑坡灾害发生前,同样实现转移避险的还有永善县团结乡新田村的成功案例。受多轮强降雨影响,8月23日16时50分许,新田村车院村民小组发生1起滑坡,导致部分居民房屋、挡墙垮塌,村组道路路基下滑、路面受损,直接经济损失约100万元。得益于精准预警、迅速响应、妥善转移,当地有效防范了1户6人可能因灾伤亡的威胁。
“今年8月,自然资源部通报了昭通22起地质灾害成功避险案例。8月20日以来,全市提前转移群众1.84万人次,及时避让山洪、地质灾害等17起,成功避免213人伤亡。”昭通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昭通市精准运用“1262”机制,通过打电话、发信息、应急广播、敲门入户等方式,精准叫应到重点区域、重点部位、村组农户,确保不落一户、不漏一人。
如何实现应转尽转、早转快转?昭通市建立“县指挥、乡调度、村组织”的分级指挥调度体系,县级负责统筹指挥并下达指令,乡镇根据汛情第一时间调度到村组,村级依托下沉干部、驻村工作队员,以及村民小组长、防汛应急员、洪灾预警员、地灾监测员、地震响应员“一长四员”等力量组织群众转移。今年汛期以来,全市有1.37万名村(社区)干部、驻村工作队员和5.3万名“一长四员”参与群众转移避险工作。
针对转移避险中“如何转”的问题,昭通市在完善应急预案、强化应急演练、广泛宣传普及防汛避险知识的基础上,严格执行“四个一律”转移要求,建立“一对一”“一对多”干部包保和避险转移机制,科学部署“提前转还是临汛转”“就近转还是异地转”“有组织转还是紧急避险转”等转移避险工作。
此外,昭通市结合雨情、水情信息和地质灾害隐患情况,充分运用下沉干部实地研判建议,果断转移受威胁区域群众,确保“险情未到、转移先行”“不落一户、不漏一人”。8月20日以来,全市组织就近投亲靠友1537人次,集中到村级活动场所、村委会、学校等2640人次,集中安置到宾馆、酒店386人次,做到了因地制宜紧急避险。
来源:云南日报
云南日报记者:沈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