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20 14:15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今年3月,云南省委组织部等八部门联合出台《推进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提质增效若干措施》,进一步从精准选人、扩面帮扶、人才培养、科研协作、编制保障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推动帮扶工作走深走实。
授之以鱼更授之以渔,帮扶团队就地“造血”帮扶,帮助当地培养一批“不走的工作队”,大力提高受援地的医疗水平、教学质量、产业发展水平,让群众实实在在受益,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强化供需对接
确保帮到点上
“组团式”帮扶贵在精准、重在精准。云南全力保障帮扶工作顺利推进,省州县组织部门牵头建立帮扶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医疗、教育、科技三个工作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联席会等,围绕供需精准对接,细化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项目化清单化具体化推进帮扶任务落地见效。
每批医疗、教育帮扶队员帮扶时间为1至1.5年,院(校)长帮扶时间为2至3年,科技特派团专家帮扶时间为3年。为提高选派精准性,每批帮扶队员轮换前,云南省级部门指导重点帮扶县聚焦落实医疗、教育、科技帮扶“一县一方案”,精准提出帮扶干部人才需求清单,省委组织部会同省级主管部门研究拟定全省面上需求清单,积极协调国家有关部委、上海市相关部门、省内帮扶单位按需选派帮扶干部人才。2023年8月,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联合上海市创新帮扶模式,探索出一条从“点对点帮”到“校市合作”的协同帮扶新路径,向云南大关县、墨江县分别增派20名当地急需紧缺的医疗、教育帮扶干部人才,携手打造了“组团式”帮扶工作新样板。
2022年以来,医疗、教育帮扶干部人才已轮换1轮,基本做到缺什么人就派什么人,确保帮到点上、扶到根上。目前,来自上海市和省内医疗、教育领域以及全国高校、科研机构的千余名干部人才扎根云南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倾力帮扶。
放到关键岗位
发挥关键作用
云南充分信任并大胆使用帮扶干部人才,把他们放到院(校)长等关键岗位,任实职、给实权、担实责,通过结对帮带一批、跟班锻炼一批、研修培训一批相结合,着力提升本地“造血”能力。目前,来自上海的12名医疗帮扶队长、40名教育帮扶队长全部担任受帮扶医院、学校院(校)长。
建立健全“师带徒”机制。规定帮扶团队到岗后1个月内,按照1∶3建立帮扶队员与受帮扶单位人员“师带徒”关系,并报省级行业主管部门备案,依托专家工作站、远程带教等方式建立长效帮带机制。
实施人才带培项目。择优支持帮扶队(团)长领衔实施1个人才带培项目,给予最高一次性25万元经费支持。
鼓励帮扶干部人才依托受帮扶单位积极申报国家级、省级课题,开展跨省科研协作和成果共享,省级部门择优遴选一批重点科研项目、课题予以重点支持。依托帮扶干部人才派出单位资源做好研修培训。每年从重点帮扶县选派不少于200名医疗卫生人员、400名教师到上海市或省内优质医院、学校跟岗学习、进修培训,选派不少于100名基层农技推广员参加异地脱产培训。实施“组团式”帮扶以来,全省26个重点帮扶县和墨江县人民医院参加1年以上跟岗研修200余人次、外出培训1200余人次。全省40所受帮扶学校共派出教师到上海和省内培训学习2100余人次,帮受学校双方开展教师交流互访2200余人次,学生交流互访5700余人次,落地项目140余个。
推进扩面提质
辐射带动全省

沪滇两地教师帮扶团队为受帮扶学校提供了制定教改方案、开展师资力量培训、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等“全链条”帮扶服务。上海市金山中学等6所学校选派10名骨干教师组成帮扶团队入驻墨江县一中,从完善学校发展规划、加强内部管理、提升教学质量等方面,全面开展教育帮扶,以点带面提高全县教育水平。2023年,全省29所受帮扶普通高中教育质量明显提升,11所受帮扶职业高中在招生和就业两端都有明显改善,有效辐射带动了受帮扶县的教育发展。
科技特派团重点在开展产业技术指导服务、品种技术引进推广、技术瓶颈集中攻关、本土人才培养帮带、产业功能提升等方面开展帮扶。目前,27个国家科技特派团驻村服务覆盖云南300个乡镇,带动当地科技服务1002个行政村,联系指导家庭农场、合作社、企业等主体1510个,引进新品种、新技术755项次,帮助解决580多项技术问题,培养帮带本土人才4800余名。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通讯员 云组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