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28 09:42 来源:昭通新闻网


“八五”普法期间,昭通市创新“预防性普法、精准化服务、协同型治理”的务工普法模式,保障261万名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让他们在外安心工作,筑牢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法治根基。
聚焦重点时段,深化集中普法

紧扣返乡前、返乡后和春节后3个关键时段,整合市、县、乡、村四级普法力量,实施“3个行动”。返乡前“迎新行动”:通过报备登记摸清返乡群众底数,发布《致外出务工人员的一封公开信》,围绕出行安全、预防电信诈骗、拒绝黄赌毒、化解矛盾纠纷、权益维护等内容,引导群众尊法守法。返乡后“暖心行动”:5年来,组织法治文艺演出、有奖知识竞答、书写法治春联等普法活动25613场次,悬挂宣传标语1万余幅,覆盖群众150余万人次,传递惠民政策、防范电信诈骗、婚恋纠纷、交通安全、森林防火、欠薪维权等内容。春节后“安心行动”:依托专场招聘会、劳动力转移输出等契机集中普法,发放《昭通外出务工法规政策一本通》等资料200余万份,为务工人员返岗护航。
聚焦重点区域,延伸普法触角

构建“流出地源头预防,流向地过程保障,高风险行业重点干预”的全链条普法模式,提升务工群体依法维权与风险防范能力。流出地普法:深化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结合“化解矛盾风险维护社会稳定”专项治理及“2+5”工作机制,发挥基层网格化管理优势,近年来对8206名异常返乡人员送法上门,用“调解+普法”化解矛盾纠纷4238起。流向地普法:在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地区等务工群众集聚地,成立25个驻外工作站、26个返乡创业服务站、195个就业服务站,组建QQ群、微信群,常态化提供政策咨询与法律援助服务。联合当地部门、企业走访慰问累计达51.19万人次,5年来,响应处置维权咨询3000余件。行业普法:将普法融入交通运输、服务业、制造业等特殊行业技能培训,重点讲解签订劳动合同、追讨拖欠工资、工伤认定等知识,在建筑工地设普法宣传栏警示安全生产,5年来,受益群众达25.9万人次。
聚焦重点对象,实施精准普法

围绕企业、家人及务工群众本身编织普法服务网。强化企业合法用工意识:与274个省外地区及企业建立劳务协作机制,成立127个就业监测点,选聘联络员。在浙江嘉兴、上海松江、广东东莞等地深化法律进企业活动,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等,为务工群众撑腰。增强务工群众守法用法意识:构建线上线下立体普法网络,创新“局长直播带岗”,5年来,开展“直播普法”30余次,发布典型案例200余个、法治短视频26部、法律知识5000余条,发送普法短信215万条,结合正、负面清单讲好法治故事,培育遇事找法思维,覆盖群众超600万人次。打造“稳心固家”法治屏障:围绕夫妻感情、子女教育、老人赡养、邻里纠纷、预防诈骗、防性侵、防欺凌等内容,增强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的法治意识。把法治元素融入905个“儿童之家”和“一老一小”综合服务体建设,连续3个寒暑假为万名留守儿童开设法治课,开展文艺演出48场,开发20余种特色普法产品,印发《有话好好说——百姓身边的法治小故事》15万余册,开展未成年人专题法治宣传活动500余场,组织“学宪法讲宪法”“百名律师进百校”“开学法治第一课”系列活动2000余场次,解决外出群众后顾之忧,筑牢务工群众法治防线。
聚焦重点问题,推动普治融合

持续关注社会保障政策、劳动权益保障政策和家庭生活等方面的关键问题。民生类政策宣讲:围绕劳动合同签订、工资支付、工伤保障、法律援助、五险一金等政策,尤其是医保报销和养老保险跨地区转移接续,让务工群众感受党和政府关怀。权益保障类法律法规宣讲:构建“执法+普法”机制,深化以案释法,将普法贯穿工伤认定、劳动仲裁、监察执法等业务流程。结合150余件具体案件实时普法,组织50余次旁听庭审,激发务工人员学法用法动力,欠薪纠纷化解成果显著,累计排查化解欠薪纠纷136起,为劳动者追回工资4.86亿元,清欠比例达88.85%。婚姻家庭特色普法:聚焦邻里、债务、土地等易引发婚恋矛盾纠纷的问题,围绕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等内容,反复宣讲彩礼纠纷、非婚同居、家庭暴力等热点问题,预防恶性事件发生。
下一步,昭通将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引,总结“八五”普法成效,谋划法治宣传教育第九个五年规划,以法治昭通建设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通讯员:胡舰艇 段 霖 胡常顺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