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5-10-19 10:03“以前村里路不好走,文化活动也少;现在水泥路直通家门口,每年还能和各族乡亲一起欢度火把节、赶民族文化集市,日子真是越过越有滋味!”家住镇雄县果珠彝族乡纳支寨的村民徐国兵,谈及家乡变化时满脸笑意。如今的纳支寨,不仅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还依托民俗旅游带动村民人均年收入提升10%,达到17500元。这一喜人变化,正是镇雄县坚持以党建引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发展深度融合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镇雄县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通过“思想领航、强基固本、融合发展”三大举措,构建起组织有力、思想同频、情感交融的民族团结新格局。
思想领航
锚定民族团结“定盘星”
镇雄县将理论武装作为民族团结的思想根基,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党员干部日常教育体系。依托县级党校主阵地,结合“万名党员进党校”、中青班等开展“滴灌式”教学,累计覆盖党员干部1.8万余人次;并通过分层分类开设研讨班、读书班,持续优化学习形式与内容,推动各级干部在学思践悟中不断增进思想认同。
在宣传浸润方面,镇雄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阵地优势,组建起一支由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县委党校理论骨干教师、“两代表一委员”构成的“石榴红宣讲团”,深入乡镇、学校、社区、村寨开展宣讲529场,覆盖群众15931人。同时,成功评选出3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和2个少数民族特色小镇,让民族团结的氛围浸润城乡角落。
强基固本
筑牢民族团结“桥头堡”
锻造过硬的“头雁”队伍是民族团结的组织保障。镇雄县坚持政治标准与民族工作能力并重,择优选配6名熟悉民族政策、善做群众工作的优秀少数民族干部担任乡镇“一把手”;大力选拔各族群众信赖的党员进入村(社区)党组织班子,实施“领头雁”培育计划,提升基层党组织书记引领发展、化解矛盾、促进团结的实战能力。
为筑牢基层治理前沿阵地,镇雄县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把民族事务纳入基层治理格局,建立“信息收集—问题发现—任务分办—协同处置—结果反馈”闭环工作机制,推动治理重心从“末梢”向“前沿”转变。结合“干部规划家乡”行动,整合党员干部、资金、返乡人才等资源,实施民族团结进步“十百千万”示范引领项目,完善少数民族村道路、文化广场、路灯等基础设施,完成住房风貌改造与人居环境改善工程,成功打造出8个团结和谐、美丽宜居的乡村示范典型。
融合发展
绘就民族团结“同心圆”
在推动互嵌共融上,镇雄县创新建立“民族团结联创、区域发展联建、精神家园联筑、节庆活动联办”互动机制,依托基层党组织搭建民族文化展示平台,精心组织民族活动,促进各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打造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互嵌式”家园。
推进共同富裕是民族团结的坚实支撑。镇雄县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乡村振兴全过程,立足县域资源与民族特色,以产业、文旅为突破口,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支持民族手工艺合作社、特色种植养殖基地、文化旅游开发项目发展,打造“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品牌。截至目前,已带动果珠乡纳支寨、芒部镇大坪苗寨等44个少数民族村落3700余人就近就业,实现村民人均增收8000元,让发展红利惠及各族同胞。
通讯员:赵白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