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5-10-19 08:572025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强调,云南民族众多,要加强边疆民族地区治理,拓宽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的实践路径。昭通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将促进各民族交错杂居、空间互嵌作为重要任务,积极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与社区环境,着力打造各民族融居“一个家”。
以重大工程搭建互嵌载体。昭通市将各民族互嵌融居与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精准脱贫、乡村振兴深度结合。截至目前,全市建成移民集中安置点21个,搬迁20.4万人;建成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373个,安置搬迁群众35.5万人。所有搬迁群众均实行摇号分房“插花”安置,实现各民族同村寨共小组、同社区共单元、同学校共班级、同车间共班组,推动民族居住格局优化重构。
以安置社区见证生活蝶变。在大关县靖安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来自昭通市6个县(市、区)的汉族、苗族、彝族、回族等20个民族4万余名群众互嵌而居,开启幸福新生活。74岁的谢世权便是受益者之一。2020年以前,谢世权一家住在永善县墨翰乡荆坪村,生活拮据。搬迁至靖安安置区后,他和老伴在安置区里开起了药房,每年纯利润达3万多元。“现在的生活天翻地覆,全家从土坯房搬进电梯房,日子越来越有盼头!”谢世权感慨道。
以劳务协作拓宽融居半径。永善县红光安置区的扶贫车间里,昭通星创工贸有限公司的生产线正开足马力赶制订单产品。立足人口基数大、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实际,昭通市与省外274个地区建立劳务协作长效机制,创新推出“出家门、上车门、进厂门”“点对点、一站式”劳务输出模式,实现常年稳定转移就业250万人以上,推动各族群众在全国范围内流动融居。永善县伍寨彝族苗族乡群众吴碧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前些年,在人社部门的帮助下,吴碧辗转省内外务工积累经验。如今,她凭借所学技能从一线工人成长为昭通星创工贸有限公司的车间主任,月工资从最初的3000元涨至5000元。
以避暑经济激活交往活力。在推动人口“输出去”的同时,昭通同步做好“引进来”文章。依托得天独厚的避暑气候优势,昭通市全面拓展旅游旅居业态、完善旅居服务体系、丰富旅居活动载体。今年6月至9月,全国各地到昭避暑游客超1000万人次,各族群众在日常交往中打破地域与民族界限,共享昭通清凉气候、饱览秀美山川、感受风土人情。8月下旬,记者在昭阳区望海楼公园采访时,四川游客陈树均正与同伴跳着新疆舞。“昭通人特别热情,逛古城、看风景,我们每天都过得很开心。”陈树均说。
以空间互嵌筑牢团结根基。通过拓展空间互嵌,昭通市成功构建起各民族融居“一个家”,让各族群众在共居、共学、共事、共乐中深化情感联结,凝聚团结进步力量。未来,昭通市将持续深化各领域互嵌实践,不断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让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书写美好生活新篇章。
记者:陈忠华 聂孝美 通讯员:郑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