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5-10-11 10:41金秋时节,大关县天高云淡,田野间稻香四溢。连片稻田宛如金色海洋,沉甸甸的稻穗随风摇曳,处处涌动着丰收的喜悦。广大农户正抢抓晴好天气,全力投入水稻收割,确保颗粒归仓,田间地头处处是热火朝天的收获景象。
在翠华镇永康村,一块块金色稻田层层叠叠,沉甸甸的稻穗把稻秆压弯了腰。村民们在田间穿梭,忙碌有序地展开收割工作。有的手持镰刀,熟练地收割稻穗;有的将收割好的稻谷快速送入打谷机脱粒;还有的忙着将脱粒后的稻谷装袋、转运……打谷机的轰鸣声与村民们的欢笑声相互交织,奏响了一曲生动的“丰收交响曲”。
唐明凤是永康村的水稻种植大户,通过流转220余亩土地规模化种植水稻,不仅自家迎来丰收,更成为带动乡亲们增收的“领头人”。“今年种了200多亩稻田,产量能有20多万斤,大丰收!”谈及收成,唐明凤难掩喜悦,“此次收割已持续七八天,每天投入4台机械设备、近40名村民,一年仅工人工资支出就达30万元左右。”
“家里有80多岁的老人要照顾,出不了远门。唐老板种稻这几年,我一直跟着她干,从播种、栽秧到收割麦谷,一年能挣1万多元!”永康村瓦厂村民小组的唐先巧笑着说。种植大户的规模化经营,为周边村民提供了稳定的就业岗位,让像唐先巧这样不便远行的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务工”,既能照顾家庭,又能稳定增收。
不仅规模种植成果丰硕,永康村的小农户也迎来了好收成。灯笼村民小组的黄加富,家里6亩水田年年种满水稻,日子过得踏实红火。“一亩稻田的稻谷年产量能有1000斤左右,除了自家吃的,每年还能卖3000斤左右大米。按3.5元一斤算,单卖米就能收入1万元左右!”黄加富算起收入账,脸上满是满足。
据悉,永康村水稻种植大户有4户、散户500户,共种植水稻1800余亩。通过培育种植大户推动规模经营、推广机械化提升收割效率、整合劳动力资源促进就业,不仅实现了水稻增产、农民增收,更增强了本地粮食供给能力,为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贡献了积极力量。
通讯员:杨全伟 胡声宇 龙梦 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