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云南网
2025-09-25 09:459月24日,记者从云南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专场获悉,自国家启动林长制考核以来,云南连续三年考核优秀,有效支撑了云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让绿美云南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生态修复系统治理呈现新格局
全省林草系统以云南“三屏两带六廊多点”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为基础,统筹考虑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地理单元的连续性,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系统推进森林、草原、湿地生态系统一体化修复治理,积极实施天然林保护等一批生态修复重大工程和国土绿化示范项目,全面推行林长制,实现天然林资源全面保护,完善林草湿地资源统一管护体系,形成生态修复系统治理新格局。
“十四五”规划期间,累计投入中央和省级资金超140亿元,完成造林978万亩,森林质量提升779万亩,草原生态修复863万亩,退化湿地修复1.6万亩,全省森林、草原、湿地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不断提升,云南绿色生态的本底更加厚实。全省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积极创建香格里拉、亚洲象等国家公园,截至目前,全省共划建333处自然保护地,总面积546.35万公顷,超过85%的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以及绝大多数重要生态系统和自然遗迹得到有效保护。
脆弱区生态修复成效显著
全省林草系统认真落实国家“双重”规划,积极探索“光伏提水+生态修复”“节水集水保水”等新治理技术,重点推进高原湖泊、重点生态屏障区、干热河谷地区等生态脆弱区的林草生态修复,成效显著。“十四五”规划期间,实施了金沙江干热河谷、滇西南岩溶区、滇东南和滇东北山地石漠化区生态修复保护等6个国家“双重”项目,赤水河流域和红河流域2个国土绿化示范项目,监测期内石漠化土地面积减少近960万亩,实现了“让石漠披绿、青山焕彩,以生态修复筑起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的既定目标。
绿美云南建设扎实推进
全省林草系统积极参与云南省城乡绿化美化三年行动。一是初步构建全省苗木基地保障体系,公布300多个主要乡土树种、草种名录;实施特色乡土树种保障性苗圃基地建设三年行动,苗木生产能力年均超10亿株,为深入推进绿美云南行动提供坚实的苗木保障。二是绿美云南建设技术支撑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建立专家指导服务体系,制定印发绿化种植相关技术规程规范。三是义务植树活动形式不断丰富,探索由林草部门统一供苗、技术服务组驻村指导,村委会统一组织,以义务植树形式发动群众参与村旁、路旁、水旁、宅旁植树和管护,实现政府引导、群众参与的乡村绿化共谋、共建、共管、共享模式。全省完成义务植树4.8亿株、参与人数1.2亿人次。四是注重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协同治理,科学开展乡村绿化美化。累计投入4.4亿元、“四旁”植树1607万株、以株折亩32万亩,全省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了47.9%;投入5500万元,对全省989棵古树名木开展抢救复壮,让遍布云南的古树名木讲述“古树逢春,再展新颜”的故事。
林草碳汇能力持续增强
全省林草系统牢牢把握“固碳”和“增汇”两个关键点,先后印发《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碳中和“十四五”行动方案》和《云南省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巩固提升实施方案》,扩绿、护绿、提质协同发力,系统推进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建设。开展了11个主要树种碳计量标准研究及生物量扩展因子测定,建立了云南省森林碳汇基础数据库,初步构建森林、草原生态系统计量监测体系。开展了全省森林生态系统碳汇资源摸底,启动国家和省级林业碳汇试点工作,编制印发《云南绿化美化碳普惠方法学》和《云南省天然商品林保护碳普惠方法学》,指导各地探索林草碳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实现区域性林业碳普惠交易247万元,搭建的宁洱县“宁碳惠”碳普惠机制成为全国探索林业碳汇发展模式的“新标杆”。
来源:云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