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5-07-11 09:47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
奋力谱写大关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中共大关县委书记 宋恩骑
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云南考察调研,并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为云南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赋予了重大使命、明确了实践路径、教授了思想方法,为我们做好一切工作提供了总遵循、总指引。大关县将把学习宣传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立足县情,锚定“资源转化兴产业、避险搬迁破困局、治理升级强基础”三大路径,奋力谱写大关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航拍视角下的黄连河风景区。张广玉 摄
一、聚焦资源转化,打造产业引擎。深刻把握“发挥比较优势,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要义,立足大关“竹硅铝气”四宝(筇竹103万亩、硅矿逾300亿吨、铝土矿超1亿吨、页岩气3450亿立方米),坚定不移走特色化、集群化、绿色化发展之路。将筇竹产业作为“一县一业”重点打造,建标准、塑品牌,推进农业提质增效。发挥世界筇竹核心区优势,强化“科技+企业+电商”,推进筇竹基地向有机化、绿色化方向升级,强化竹笋保鲜技术应用、新品研发和认证,探索竹材加工标准化工艺流程,发展竹文化休闲观光旅游,推动筇竹产业从成“形”起“势”向抢占市场制高点迈进。以硅铝气电开发为突破口,强链条、占高地,推进工业强势崛起。聚焦电瓷强硅链,瞄准西南绿电配套产业空白,主攻电瓷产业,承接东部转移企业,推进硅微粉、绝缘子项目建成投产。加快布局育铝链,推动中铝集团铝土矿“探转采”工作,布局水电铝及下游链条。贯通链条拓气链,争取省能投集团在大关构建页岩气“采—储—用”全链条;推进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开发。建强园区聚产业,壮大寿山新材料、上高桥农产品产业园,加快靖安金属制品产业园布局。以百万游客工程为抓手,丰业态、促消费,推进文旅出彩出圈。立足打造“昭通中心城市后花园”和“川渝避暑康养必到地”,发挥3个高A级景区资源优势实施百万游客工程,发展旅居产业。依托黄连河景区,争创省级旅游度假区和职工疗休养基地,推进温泉康旅小镇开发,带动山海洞、杉木林等景观景点提质和乡村旅游示范点布局。做优县城夜市、“半山”文旅、百里果蔬长廊及文化节庆、体育赛事等业态,推动文旅产业从“门票经济”“观光经济”向“综合消费经济”转型。
大关花山节的芦笙舞。彭明星 摄
二、实施避险搬迁,重塑城乡格局。深刻把握“云南区位独特,推进高水平开放”的战略指引,以避险搬迁重塑空间格局,融入区域协同发展。不争论、不折腾,坚定不移实施县城“减建筑密度、减人口负荷,增公共空间、增文化魅力”(“双减”“双增”)工程,将靖安新城建设作为破解地灾困局、重塑县域格局、融入昭通中心城市的战略支点,加快推进“昭鲁大”一体化,共建共享昭通“双百”大城市。坚持规划引领。围绕昭通“一城三区”北拓,编制靖安、翠华“一城两区”规划,有序推进基本农田图斑调整和老集镇改造。推动交通先行。争取G247大关南至鲁甸鸭子塘一级公路落地,构建“昭通主城—靖安—大关县城一刻钟通勤圈”。聚力产城融合。划定“产业集聚区、宜居生活区、生态文旅带”,布局竹药加工、硅铝气循环、洒渔河文旅等产业板块。促进民生提质。提升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就业养老托幼等公共服务,创新治理,将靖安建成“产城人融合示范区、昭通中心城市北部副中心”。
大关县上高桥回族彝族苗族乡。马艳荣 摄
三、深化治理升级,筑牢幸福根基。深刻把握“筑牢生态屏障、加强边疆治理、增进民生福祉”的实践要求,统筹发展安全,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守护绿水青山。狠抓大气污染防治、“五河”流域治理,推进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和生活污水治理整县试点项目,系统实施生态保护修复,加快绿色转型,坚决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筑牢安全底线。突出抓好地灾隐患排查治理,强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完善应急处置体系,维护社会稳定。办好民生实事。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精准开展劳动技能培训,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和集体经济,推动群众持续稳定增收。优化教育医疗资源布局,办好群众“家门口”的好学校、好医院。抓好乡村建设、集镇管理、农村公墓布局和“一老一小”关爱服务。抓实基层党建。坚持政治引领把方向、建强组织夯基础、严管厚爱铸铁军、正风肃纪优生态,涵养风清气正政治生态和干事创业良好环境,以高质量党建护航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