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专题
 导航

盐津“瓜粮共生” 拓宽富民路

 2025-07-11 10:32  来源:昭通新闻网

盛夏时节,步入盐津县兴隆乡蒿芝村的广袤田野,一幅充满生机的画卷在眼前铺展:挺拔的玉米秆整齐林立,青翠的黄瓜藤蔓依附着玉米秆向上攀缘伸展。这种独特的“黄瓜+玉米”套种模式,不仅是传统农业智慧的现代演绎,更成为撬动盐津百姓增收致富的“金杠杆”。

盐津县将这种“瓜粮共生”的生态种植模式推广至极致。全县玉米种植面积达31.4万亩,其中采用黄瓜与玉米套种技术的面积达21.78万亩。在蒿芝村,4000亩土地上玉米与黄瓜和谐共生,显著提升了土地利用率与产出效益。经测算,与传统单一种植相比,套种模式亩均可增收3000元以上。仅此一项,全县套种区域年增收潜力就超过6.5亿元。这组沉甸甸的数据,是套种技术带来的最直观的经济回报。

“这个方法好,一亩地能收两样宝,省地又增收!”蒿芝村村民邓玉怀对套种模式赞不绝口。眼下正值采收季,蒿芝村的黄瓜产业并未止步于鲜食。走进种植户邓玉怀家,屋里弥漫着黄瓜的清香。他介绍:“我家每年炕制200斤左右黄瓜干。”这种采用传统工艺精心炕制的特产,锁住了黄瓜的清香与柔韧的口感。无论是清炒、炖汤,还是作为佐餐小菜,蒿芝村出产的黄瓜干都以其百搭吃法和独特风味赢得市场青睐,成为线上线下的“抢手货”,订单不断。像邓玉怀这样进行黄瓜深加工的农户在蒿芝村不在少数,小黄瓜干撬动了大市场,进一步放大了套种模式的综合效益。

这种“瓜粮共生”的智慧被盐津县农技部门提炼、优化并广泛推广,转化为全县群众增收的一把“金钥匙”。

如今,盐津县围绕“小黄瓜”所做的“大文章”已然成形:套种模式显著提升了土地的单位产值和综合效益;深加工则有效延长了产业链条,化解了鲜果集中上市的风险,提升了产品附加值,显著拓宽了村民的增收渠道。从一亩地“双丰收”的种植效益,到深加工带来的增值空间,黄瓜产业已成为蒿芝村乃至盐津县一张闪亮的名片,在青山绿水间持续释放着蓬勃的经济活力。


通讯员:黄成元 王濒悦 黄春燕 文\图

一审:李丽娟  一校:黄成元  二审:童博谣
二校:沈艳琼  三审:倪 娜  三校:周 燕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一审:李丽娟  一校:黄成元  二审:童博谣
二校:沈艳琼  三审:倪 娜  三校:周 燕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标签 >> 民生 盐津 产业发展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