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5-07-05 20:29当民警化身“公诉人”指控“被告人”时,才看清执法盲区有多致命。当律师站上“被告席”替行政机关辩护时,方理解程序正义之难。
2025年7月5日,由昭通市公安局、昭通市律师协会主办,市法院、市检察院、市司法局五方联动举办一场别开生面的“深化警律协作 共促法治建设”主题案件辩论交流活动,公安民警和职业律师通过抽签角色互换,模拟法庭实战对抗,让程序正义和实体公正更加可感可触,深化警律对彼此职业价值和使命职责的理解认识,进一步筑牢了法治思维,淬炼了执法能力,为深化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助力法治昭通、平安昭通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抽签换位,盲盒对抗。辩论开赛前,由民警与律师代表通过现场抽签确定“公诉人”“辩护人”或“原告”“被告”角色,民警既可能要为“嫌疑人”辩护,律师也可能要指控犯罪事实,论证“行政行为”的合法性,极大考验双方对法律条文、证据规则、程序正义的理解深度和临场应变能力。通过强制性的角色互换,让民警从执法对象角度“换位思考”,让律师超越“辩护者”角色,警律双方放下固有立场和惯性思维,共同守护公正的天平,彰显法治的温度。
模拟法庭,真案交锋。案件辩论活动分刑事和行政两个专题,以模拟法庭辩论方式举行,由市委政法委及法、检、司权威专家分别组成刑事案件、行政案件“合议庭”,双方以真实案例为辩题,聚焦事实证据、法律适用争议当庭激辩,实战交锋。
在行政辩论环节,针对张某诉某行政机关“林权登记纠纷案”,抽中“原告”的民警与作为“被告”的律师代表围绕行政机关是否应当撤销林权登记为焦点,双方聚焦行政登记认定事实是否清楚、程序是否合法、人民调解协议效力、权属争议证据效力与采信等问题进行激励辩论,“原告”方气势磅礴、字字铿锵:“有原始登记、有勘界地图,有村民确认,权属清晰无争议!””“被告”方剑指证据瑕疵、程序漏洞、据证固守,双方高压实战对抗,证据在攻防间逐一呈现,法理在碰撞中绽露锋芒。抽中“被告”的律师坦言:“当为执法效率辩护时,才理解程序瑕疵的蝴蝶效应”。
在刑事辩论环节,“法庭”以赵某、孙某涉嫌走私制毒物品案真实复杂的案情为背景,公安民警成为“公诉人”,律师代表成为“被告人”,双方围绕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展开三轮激励交锋—观点陈述、自由攻防、总结陈词,控辩双方唇枪舌剑、你来我往、攻防有序、妙语连珠,展现了过硬的法律素养和思辨逻辑,一场思维与法理的深度碰撞在法庭上演,为现场人员奉上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法治盛宴。作为“公诉人”的民警坦言:“抽签前我是侦查者,抽签后我成为“公诉人”——这场换位让我看清执法细节决定正义成败”。
辩法析理,靶向点评。每场辩论结束,“合议庭”成员即时围绕双方法律论证的精准性、控辩论点的对抗性、程序证据的实操性进行犀利、专业的精准点评,阐释了刑罚打击犯罪与保护人权并重、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统一等法治内涵,不仅是对选手的“把脉开方”,更是一场面向所有法律职业人的公开实训课,促进执法司法理念的同频共振。场内旁听民警表示,“过去觉得律师抠程序是找茬,现在才发现我们捍卫的是同一部法律!”
研讨交流,协作聚力。辩论活动以深入学习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安排“警律协作、警律共建”专题研讨,市律协通报律师工作与协作成效,研提对公安执法规范对策,提出保障律师执业权利需求。市司法局就公安行政复议情况进行反向通报,直指问题根源,提出源头治理与深化协作方案。市公安局通报执法规范化进展,回应警律座谈会建言落实及律师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议提案办理情况,就深化警律互动、常态化开展案件会商、联合培训、矛盾调处、普法联动等领域提出展望,着力探索构建更加紧密的法治共体,为全市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提供法治保障,贡献警律力量。
记者:马礼琼 闵光景 通讯员:曾寒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