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专题
 导航

洒渔秋色:一幅流动的田园诗画

 2025-07-11 09:43  来源:昭通新闻网

一个周末,一位痴迷摄影的挚友打来电话说:“曹师,现在是洒渔最妙的季节,可观赏烟柳、红彤彤的苹果、金灿灿的稻浪。我去摄影,你去采风,期待我们都有好收获。”他或许是担心我不去,话语中带着几分激动。我更正说,这时节有啥“烟柳”!所谓“烟柳”是在初春,柳条刚刚冒出新芽时,春风一吹,宛如烟雾一般。他哈哈大笑:“你就是咬文嚼字,看柳,看秋柳,得了吧!”

原本我不想去,但他一个“妙”征服了我。“妙”不仅是“美好”,还有“神奇”的含意。洒渔烟柳是“昭阳八景”之一,风景怡人。我去过几次,景色确实不错,但始终绘不出别样的“画”,索性作罢,何必为难自己呢?写作需要灵感,唯有不重复他人的路径,才能够写出好作品。

人们常说:“洒渔坝子宽又宽,一条大河夹中间。”坝子地势开阔,是凉风台北风最先抵达的地方,我与朋友不约而同地穿了件偏厚的外套。从鲁甸县城驾车出发,路过旧圃镇的葡萄井时,我们忍不住稍作停留。昭鲁大河边茂盛的柳叶刚刚泛黄,透露出秋的气息。葡萄井地处老鸹岩,是昭鲁大河的尾水段,著名的昭阳区六祖分支文化广场就在老鸹岩山上。这里依山傍水,是一处不容错过的景致。朋友匆忙下车,迫不及待地举起相机“咔嚓咔嚓”地拍了起来。

洒渔河是昭鲁坝区最大的一条河流,发源于鲁甸县水磨镇滴水村大海子,流经乐居、洒渔、青岗岭、靖安等乡(镇),最后汇入大关河,全长186公里。洒渔河上建有昭通最大的水库——渔洞水库,总库容达3.64亿立方米。水库周边群山环抱,满目苍翠,山花烂漫;深灰色的混凝土大坝雄伟壮观,浩瀚蜿蜒的水面波光粼粼,一派湖光山色景象。春天,水库大坝下醉人的樱花长廊与河流堤岸的烟柳相映成趣,柔软的柳枝低垂在清澈碧绿的河面上,微风拂过,柳枝随风摇曳,宛如翩翩起舞的少女,成为昭通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洒渔镇历史悠久,营盘村遗址的考古发现证实,早在春秋时期此地就已形成村落,并留存有战国时期的古崖墓群。《昭通志》中记载其“寨大似天庭,环行似迷宫”。这里曾是商贾马帮北上昆明、南下四川歇脚的重要驿站。

洒渔镇巡龙村段是洒渔河最迷人的河道景观带,全长4公里。这段河道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保持着原始自然形态。据悉,2023年,当地投入数千万元对其进行维修改造,在保留河堤原始风貌的基础上,巧妙地运用了大量浑圆硕大的天然江石进行护堤。虽然这些精心布置的江石仍能看出人工痕迹,但整体上较好地还原了自然韵味,这样的生态建设理念值得肯定。这让我想起曾读过的《欧洲纪行》,文中提到在欧洲国家已很难见到浆砌石护坡工程,而是普遍运用藤本植物进行生态护岸。事实上,许多地方正在逐步拆除传统的浆砌石护坡,代之以灌木草本,力图恢复原始河流的生机和活力。是的,社会越发达进步,人们就越向往复古的东西,如生态河、仿古建筑、仿古家具等。

洒渔河之秋,可谓“晓来谁染霜林醉”。河畔垂柳枝条细长,随风轻舞,尽显婀娜之姿,成为生态旅游的理想之地。杨柳根系发达,易栽易活,且生长迅速,是护堤防洪最理想的树种。先民们深谙此道,世代沿袭植柳护堤的传统智慧,使得河堤上的柳树大小不一,树龄从几十年到近百年不等。如今,野生灰鹭等鸟类纷至沓来,在此栖息繁衍;河堤上芳草萋萋,秋蝉鸣叫,成为一条独特的生态风景长廊。巡龙村段河堤上的柳树,长势独特,两岸垂柳隔河相向而生,虽隔着20余米宽的河道,却几乎在空中相接,茂密的柳枝将河面遮蔽得难见天日,只透下斑驳的光影在水面跃动。

节假日,厌倦了城市喧嚣的游客喜欢来这里体验“原始生机”:野外烧烤,尽享慢生活乐趣。五颜六色的露营帐篷支满宽敞的堤岸,四角的、锥形的、斜顶的、圆顶的……形态各异,不由得令人联想到童话故事里的情景;数十只皮划艇在河面上漂流,桨叶掠过水面,激起层层涟漪,搅碎了满河波光。游客们身着红色救生衣,有的专注划桨,有的嬉戏欢笑,玩得不亦乐乎。清澈的河水倒映着两岸茂密的柳影,微风轻拂,柳枝摇曳,在水面荡起层层涟漪。这般景致,这般明快张扬的色彩,宛如一条如诗如画的长廊,恰似北宋范仲淹《苏幕遮·怀旧》所描绘的秋色:“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昭通被誉为“苹果之乡”。洒渔镇的苹果种植历史可追溯至1940年,历经“金帅”“红富士”“红星”“元帅”“大将军”等数十个品种的更迭,种植规模逐渐扩大。截至目前,昭阳区苹果种植面积已突破40万亩,其中洒渔镇就有10余万亩。有人说“云南苹果数昭通,昭通苹果看洒渔”。走近洒渔坝子,除去道路、村庄和水田,旱地几乎都种满了苹果树。这些苹果树多为成年老树,树干粗壮黝黑,树皮皲裂,吃力地托举着满树红艳的果实。晚熟品种“红富士”“瑞雪”各具特色,“冰糖心”苹果凭借其甘甜爽脆的口感畅销全国。洒渔镇因苹果产业而繁荣,河岸两侧村庄连绵,田园风光如画,堪称昭阳区的富庶之地。

洒渔河沿岸数万亩的苹果园,一望无际。河堤大道旁错落有致地分布着数十座钢结构的观景台,每座观景台可容纳四五十人。登上这些高耸的观景台极目远眺,整片苹果园尽收眼底,蔚为壮观。枝头上的“红富士”红艳欲滴、硕大饱满,散发出浓浓的果香,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果园里,金黄的树叶与红彤彤的苹果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绚丽的秋日画卷。秋风吹落片片黄叶,更衬得枝头那一串串饱满圆润的红苹果格外夺目。熟透的苹果表皮泛着蜡质光泽,向阳面红得发亮,背阴处则透出淡淡的红晕。少数熟透了的苹果,经不起风吹雨打,坠落地面,沉闷的声响惊飞了几只前来偷食的麻雀。这些落果与枯叶渐渐化作春泥,默默滋养着土壤,以待来年丰收。

沉甸甸的果实压弯了枝头,一些年轻的果树因不堪重负,被果农们用纵横交错的绳索牵引固定,或用木杆精心支撑。一只麻雀停在枝头津津有味地啄食着红彤彤的苹果,那专注的模样仿佛在品尝人间美味。透过被啄开的小口,隐约可见晶莹剔透的果肉。

朋友欣喜若狂,举起相机不停地变换角度拍摄。他时而用长焦镜头捕捉特写,时而换上广角镜头取景……

洒渔之秋便是这样,不似春之萌动,夏之热烈,冬之肃杀,自有其独特的韵味——一种将尽未尽、欲说还休的况味。人们在这况味中行走,不知不觉便已步入深秋。


通讯员:曹志光 文/图

一审:杜恩亮  一校:曹志光  二审:王朝飞
二校:王文富  三审:倪 娜  三校:周 燕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一审:杜恩亮  一校:曹志光  二审:王朝飞
二校:王文富  三审:倪 娜  三校:周 燕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标签 >>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