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5-07-10 17:28科技教育是培养未来人才的重要途径。在昭通,有这样一位教育工作者 —— 大关复兴中学教师马良艳。她凭借独特的教学理念和不懈的探索精神,在第39届云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带领团队斩获1枚金牌、2枚铜牌,在科技教育舞台上绽放光彩,为学生们开启了通往数字时代的大门。
创新教学,点燃学生科技热情
“以学生为中心”“让知识看得见,让学习更主动”是马良艳始终坚守的教学理念。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抽象、复杂的计算机原理让学生望而却步。为解决这一难题,她大胆创新教学方法,采用情境化教学,把计算机比作一个奇幻“王国”。在这个“王国”里,CPU(中央处理器)是英明睿智的“国王”,掌控全局;RAM(随机存取存储器)是温柔贤淑的“王后”,能快速响应国王的指令;ROM(只读储存器)是优雅的“公主”,守护着重要数据;硬盘则是忠诚勤劳的“大臣”,负责存储和整理资料。为了让这个“王国”的故事更加生动形象,她还精心制作了动画,动画分为四幕:第一幕是计算机“王国”的开机准备工作,清晰展示各组件的功能;第二幕呈现计算机“王国”的正常运行过程,从检测算法指令到最终呈现结果,让学生直观了解计算机的运行原理;第三幕中,病毒入侵导致RAM数据溢出、硬盘文件损坏,系统警报响起,营造出紧张氛围;第四幕则是组件协作防御,杀毒软件扫描病毒、防火墙阻断网络攻击,最后强调安全防护措施、定期更新与数据备份的重要性。
除了情境化教学,马良艳还鼓励学生使用剪映、Scratch(积木式编程工具)以及PPT动画等低门槛的工具制作简易模型。即便学生是零基础,也能轻松参与其中。通过这种生动有趣的方式,学生们不仅轻松掌握了知识要点,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也得到了有效培养。
坚守初心,在挑战中砥砺前行
“每个孩子都应该有机会了解数字时代的基础逻辑。”马良艳始终怀揣着这样的教育初心。刚任教时,看到学生们面对枯燥的理论露出困惑的眼神,她便下定决心要找到更好的教学方法。2024年,她参加了国培线下培训。在培训过程中,她接触到了项目式学习理念,从此开始尝试把抽象知识具象化。
在教学过程中,马良艳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传统静态教具只能呈现计算机的物理结构,难以展示动态工作原理,导致学生难以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现有动态演示软件界面复杂、术语专业,初中生难以理解;而常用的类比方式也单一、缺乏系统性。为解决这些问题,马良艳不断探索创新,直接赋予计算机组件拟人化角色,通过故事冲突展示其协作机制。这种方法既避免了类比偏差,强化了技术逻辑认知,又降低了制作成本,便于推广,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效率。
科技竞赛对于马良艳而言,就像一面镜子,既照见了教学中的不足,也照亮了前进的方向。备赛过程中,她系统学习了动画制作,并与其他优秀教师交流,极大地拓宽了视野。这些收获最终转化为日常教学中的宝贵养分,助力她更好地引导学生成长。
成果转化,推动教育与社会发展
项目获奖后,马良艳并未满足于现有成绩,而是思考如何将竞赛成果反哺教学、服务社会。在教学层面,她将角色动画教具系统性地整合进校本课程体系,并开发出配套的教学方案:课前预习用动画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中用实体教具演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课后用线上交互平台巩固,形成学习闭环。她坚信,任何学科都可以通过角色化、故事化的设计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知识的理解。
同时,马良艳也在积极探索通过竞赛推动产教融合,希望获奖项目能为行业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创造实际价值。
寄语未来,照亮学生前行道路
“我期待科技教育能像阳光一样,普照每一个怀揣好奇心的孩子。”马良艳满怀憧憬地说道。为实现这一目标,她和同事正在筹建一个开源教学资源库,计划将包括这次获奖动画在内的优质资源免费共享。她相信,当更多教师和学生能够便捷地制作并获取创新的教学工具时,科技教育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
对于学生参与科技竞赛,马良艳满怀期待。她希望学生们积极参与,在竞赛中磨砺自我,提升核心素养。同时,她也给未来参赛者提出建议:平衡竞赛与学业压力,合理安排时间;在竞赛过程中,勇于尝试、敢于创新,不断挑战自我。
在科技教育的道路上,马良艳就像学生的引路人,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带领他们不断前行。
记者:李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