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试验到实践 从先导到示范 昭通市推广先导工程经验 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创建

 2022-11-03 10:04  来源:昭通新闻网

日前,昭通市召开专题工作会,全面推广昭阳区范家坝塘、鲁甸县石水井、彝良县大苗寨3 个脱贫致富示范先导工程初步取得的经验,研究部署和全面启动新一轮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工作,着力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示范点,引领全市乡村振兴全面推进。

2021年8月以来,昭通市邀请中国农业大学李小云教授团队指导,启动实施“七彩坝塘”“云中苗寨”“云中乐谷”3个示范先导工程建设,计划用3年时间将示范先导工程建成引领和带动全市乡村全面振兴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点。通过一年来的建设,3个示范先导工程已初步形成了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乡村新业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初步显现。

“昭通曾经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的地级市,通过脱贫攻坚大决战,全市185.07万人挥手告别绝对贫困,创造了35.47 万人一步进城入镇的历史奇迹,推广先导工程经验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会议要求,全市11个县(市、区)正在创建的25 个乡村振兴示范乡(镇)、90 个精品示范村、744个美丽村庄(其中,含省级示范乡镇1个、精品示范村20个、美丽村庄140个),要全面推广好3个先导工程中探索出来的坚持群众主体、广泛组织群众参与,坚持三产融合、着力培育多种业态,坚持因地制宜、有效盘活资源资产,坚持探索创新、专业团体运营管理“四个坚持”的经验和做法。

美丽的范家坝塘。

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昭通市要求各级各部门在学习和推广中,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始终尊重和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凝聚形成全体动员、齐抓共管、共同建设的强大合力,让广大群众在参与中直观感受农村发展的新愿景,催生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希望。要充分依托当地自然生态、民族文化等资源优势,深度挖掘人文历史资源,发挥乡村自然比较优势,释放生态多元价值,将农耕文化与乡村文化有机结合,着力打造产业融合发展、生态保护合理、人才培育有效的农文旅融合的幸福宜居地,形成让农业产业、小型加工业、乡村文化旅游、消夏经济等各类业态在潜移默化中实现相互融合、协同发展的模式,实现以农带旅、以旅促农的多种业态,实现以业态聚人气、以人气求发展的良好局面。秉持不大拆大建、充分用好当地资源理念,深入挖掘当地扶贫资产、农村闲置设施、群众自有房产等各类资源,健全利益联结机制,采取股份合作、业务托管、合作经营或自行改造、经营管理、出租流转等方式,积极引导群众将民房、烤烟房、畜厩、垃圾堆放场所等资源盘活改造为民宿、咖啡馆、便利店、餐饮店、民族文化广场,实现资源向资产的有效转变,最大限度提升资源利用价值,多渠道增加群众的收入。将现代经营管理理念引入乡村,创新 运 营 管 理 机 制 ,大 力 培 养“ 乡 村CEO”团队统筹经营管理,通过自主决策、全面参与,共同运营、共担风险、共享利润,不断提升自我运营能力,加快转变乡村发展方式,有效解决乡村有人建设、无人管理的问题。

在乡村振兴示范创建中,围绕建什么,怎么建,谁来建,如何进行管理等问题,昭通市要求相关职能部门和政府专班人员,一要科学编制基础设施建设、村容环境提升、建筑风貌改造和产业发展规划;二要研究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重点培育好新业态;三要着力通过混合股份制改造、实体化运营,激活集体经济内生动力,带活新型经营主体,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四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各县市区要认真做好“乡村CEO”人才选聘和工资待遇保障工作,大力支持“乡村CEO”学员参加乡村振兴示范点项目建设活动;五要充分尊重和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通过自己的村庄自己建,切实增强农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打造新业态,创立新机制;建设新乡村,培育新农人。为着力打造好一批乡村振兴典型示范,引领和带动乡村振兴整体推进、全面提升,昭通市从全面加强组织领导、加强项目资金管理、全程跟进督促检查等方面作出了部署和要求。

云南日报记者:蔡侯友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审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张宗健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张宗健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