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5-07-24 11:20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中最基础的教育,犹如高楼大厦的地基。近年来,昭通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学前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加强对学前教育工作的领导,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学前教育发展的决策部署,坚持政府主导和公益普惠原则,以扩容提质为抓手,将学前教育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积极出台扶持政策,推动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全覆盖、高质量发展。
截至2024年,全市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92.54%,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6.55%,两项指标较2021年分别提升11.46和2.97个百分点,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民生答卷。
科学规划布局 解决“入园难”问题
为优化教育资源供给,昭通市编制了《2021—2025年学前教育扩容提质建设专项规划》,重点向资源短缺地区和普及普惠先行县倾斜。五年来,全市实施公办幼儿园建设项目151个(新建107个、改扩建44个),新增学位2.7万余个,146个乡镇实现中心幼儿园全覆盖。
针对城镇学前教育的需求,昭通市出台《城镇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管理规定》,明确配建标准、产权归属和部门职责,从源头保障普惠性资源供给。市委、市政府同步印发《“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等政策文件,确保学前教育资源布局更加科学合理。
强化资金保障 破解“入园贵”难题
在财政投入方面,昭通市严格落实公办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市直幼儿园及昭阳区、盐津县、彝良县、绥江县、水富市已按每年生均600元的标准足额落实,其余县正加快推进。同时,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项目资金,2021年以来累计获批学前教育专项补助5.16亿元,实施省政府惠民实事项目94个,新增学位2.39万个。目前,新增74所幼儿园已投入使用,惠及幼儿1.64万人。
为鼓励社会力量办园,昭通市创新实施普惠性民办园奖补政策,争取中央奖补资金2.04亿元,市级配套发放新建(新办)普惠园一次性奖补449.6万元。目前,全市普惠性民办园达872所,在园幼儿10.71万人,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超全省平均水平4.27个百分点,有效缓解了“入园贵”问题。
优化师资结构 打造“共同体”联盟
针对幼儿教师短缺问题,昭通市通过“转岗+招聘+购买服务”多措并举补充师资,将义务教育阶段397名教师转岗至幼儿园,招聘学前教育专任教师200人,政府购买服务220人,并引入西部志愿者189人。
在教师培养方面,依托“名师工作室”和六大片区教研联盟,培养省级教学名师及骨干教师20人、市级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96人,累计培训教师2万余人次,大幅提升了幼儿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有着70多年办园历史的昭通市幼儿园是“全国文明单位”,是昭通市第一所一级一等幼儿园。自2016年被认定为“云南省幼儿园园长骨干教师培训基地”以来,昭通市幼儿园连续9年开展云南省幼儿园园长任职资格培训,累计培养园长及后备干部1000余人次,课程涵盖园所管理、课程建设、安全卫生等模块,在“云南省幼儿园园长骨干教师培训基地”考核中连续8年被考核为优秀,培训模式被列为省级优秀案例,为昭通学前教育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联盟片区充分发挥昭通市幼儿园“园长任职资格培训基地”优势,牵头的昭阳、镇雄、威信教研联盟内的园长、骨干教师分批次纳入培训,实现片区教研与项目培训大联动。 昭通市幼儿园党总支书记王文萍说:“昭通市幼儿园牵头组建镇雄、威信、昭阳三大片区学前教育教研联盟共同体,覆盖760所公办和民办幼儿园,探索出一条‘联研共融、幼育同优’的实践路径。”同时市委、市政府出台《加强教师队伍激励六项措施》,从培训、绩效、评优等方面激发队伍活力。绥江县中城镇福兴幼儿园教师吴成燕表示:“职称评定和薪酬待遇向基层倾斜后,更多年轻教师愿意扎根农村,农村幼儿园的师资力量得到了明显增强。”
聚焦质量提升 推动“班改幼”试点
昭通市以等级创建和教研创新为抓手,全面提升保教质量。目前,全市省一级幼儿园增至36所,较2021年增加16所,其中一级一等园达11所,实现优质资源倍增。绥江县成功创建全省首批国家级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绥江县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绥江县委、县政府抢抓‘一村一幼’和‘班改幼’试点县机遇,紧扣优质、均衡、普惠目标,构建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截至目前,绥江县在园幼儿4553人,其中公办3643人、民办910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3%,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80.01%,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为100%。
为遏制“小学化”倾向,全市建立行政教研一体化的片区教研体系,设立1个市级教研中心、6大县际联盟,聘请7名兼职教研员,常态化开展幼小衔接督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