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专题
 导航

盐津落雁乡—— “双线联动”与“三项举措”温暖儿童暑期时光

 2025-07-27 11:00  来源:昭通日报

◆通讯员 黄成元 杨若萱

盐津县落雁乡中心校托管班里,孩子们或围坐听讲,或专注研学;村(社区)“儿童之家”内,稚嫩的小手翻动书页,认真的眼神闪烁着创作的光芒;农家院落中,饭菜香气与嬉闹欢笑交织飘散……这幅夏日童趣图景的背后,是落雁乡创新构建的“学校+村(社区)”双线联动机制的生动实践。

校园托管,无缝衔接的“成长营地”。“以前暑假,孩子的作业总要拖到开学前才赶,我们在外务工很揪心。现在老师管着写作业,还能学画画、练跳绳,娃视频里直说‘比在家有意思’,我们干活也踏实了。”留守儿童小轩父亲的一席话,道出了众多务工家长的心声。

落雁乡中心校今夏开设的托管班,重点吸纳68名留守儿童和特殊家庭子女,将校园打造成“暑期成长营”。其核心在于“学业辅导+兴趣培养+安全教育”的三维融合:

学业“加油站”,资深教师按年级辅导,作业本上鲜红的批注与激励性评语格外醒目;兴趣大舞台,美术课的水彩铺满窗台,手工风筝飞上屋檐,体育课的跳绳声与象棋桌上的凝神静思交织;安全必修课,教师结合乡村实际,用本土案例剖析防溺水“六不准”,带学生实地辨识河边警示牌,甚至让孩子化身“小老师”复述要点,让安全之种深植心田。

营养午餐暖心又暖胃。厨师变换着菜式,孩子们捧碗大快朵颐的画面被发至家长群,引来无数在外父母的共鸣:“娃吃得香、学得进,我们悬着的心总算放下了!”

村(社区)服务,织就家门口的温情守护网。“严老师,今天教折青蛙吧!”桦槁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门口,志愿者严巨敏刚露面便被孩子们围住。这是落雁乡“情暖童心,护航成长”行动的缩影,依托“‘儿童之家’集中托管、流动服务上门关爱、爱心家庭结对帮扶”三大支点,确保关爱零距离。

“儿童之家”,乡村的快乐“充电站”。步入各村(社区)“儿童之家”,社会捐赠的300余册绘本、科普、童话书籍构筑起“精神粮仓”。志愿者每日组织“阅读分享会”,童声琅琅;在“创意工坊”,废旧材料经巧手蜕变为精美物件;安全演练则通过动画短片与情景模拟,让自救技巧入脑入心。

流动小分队,翻山越岭传递关爱。由村(社区)干部与民政社工组成的服务小队,手提装满文具图书的袋子,穿梭于乡间小道,为行动不便、家境困难的儿童提供上门服务。“孩子出门难,他们每周都来辅导学习、代买文具,比亲人还周到!”残疾儿童小浩奶奶的话语里满是感激。

303户爱心家庭,院落里的“亲情补给站”。“到李阿姨家就像回自己家,有哥哥辅导作业,还能吃上香喷喷的红烧肉!”留守儿童小涛口中的“李阿姨家”,是落雁乡303户爱心家庭之一。

有的家庭每晚悉心检查作业,错题本写满详解;有的让自家孩子成为玩伴,驱散孤单;有的则带娃下田识庄稼,笑言“农村娃,要懂土地”……这些热心村民通过“一对一”“多对一”结对,为困境儿童输送近在咫尺的温暖。

从书声琅琅的校园,到欢声笑语的村(社区)“儿童之家”,再到饭菜香气升腾的农家院落,落雁乡以“双线联动”织密关爱网,借“三项举措”传递民生温度。这支由学校、村(社区)与爱心家庭共同执起的画笔,正以责任为底、关爱为墨,在盐津大地上挥毫泼墨,勾勒童年应有的斑斓画卷。


通讯员:黄成元 杨若萱

一审:何田田  一校:黄成元  二审:聂学虎
二校:马 鹏  三审:倪 娜  三校:周 燕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一审:何田田  一校:黄成元  二审:聂学虎
二校:马 鹏  三审:倪 娜  三校:周 燕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标签 >> 盐津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