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24 18:21 来源:云南发布

2月24日
《农民日报》头版头条刊发文章
聚焦云南书写
跟着小布一起来看
👇👇👇

云南省禄劝县洗马塘村村民张建成的家里,年猪做的腊肉尚未吃完,他和家人刚刚度过了在新村的第六个新年,也是迎来脱贫后的第一个新年。2016年底,张建成与其他4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一起,从“穷窝窝”里的老村搬到了易地扶贫搬迁点的新居,从此开启了新的生活篇章。如今,“贫困”二字已在张建成的字典里渐行渐远。

穷帽已摘,好景在前
进入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阶段
如何守稳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云南正在书写自己的答卷
👇👇👇
稳
由于家中缺少劳动力,禄劝县中屏镇书多村80岁的村民李自昆在脱贫后不是没有过担忧——出项多、进项少,以前靠着医保报销、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政策和10棵核桃树带来的收入摘了帽,可药钱是个大头儿,往后怎么办?
李自昆的担忧很快就被每月照常上门走访的帮扶干部打消了:“脱贫不脱政策,政策还在,帮扶干部也照来!”
不松懈、不松劲、不停歇,是云南省各级干部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中的真实写照。从成立以省委书记、省长为组长的省巩固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到完善落实“党政主责、部门同责、干部主帮、基层主扶”责任体系,“高位推动,加压推进”,脱贫群众没有了后顾之忧。
衔接工作,稳字当头。为了防止政策上的“骨质疏松”“水土流失”导致规模性返贫,2021年,云南省相继出台《云南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划(2021-2025)》《云南省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以及东西部协作“十四五”规划等,加快研究制定组织动员、要素保障、政策支持、资源配置、帮扶力量等衔接配套政策,确保政策稳定、工作连续。

防
2021年8月,楚雄州禄丰市恐龙山镇大村村一组的一位村民在盖房时不慎摔伤,家里的主要劳动力受了伤、收入锐减,生活陷入困境。村党支部书记额朝佳带着几名村干部在常态化开展脱贫户走访排查时,及时发现了这一情况并向上级汇报。不到一个月,这户村民就被纳入了防返贫监测户序列。
这样的走访发生在云南各地的村庄里。精准脱贫要下绣花功夫,防返贫监测功夫更要深。为了坚决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云南健全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组织驻村队员、乡村干部、行业部门开展常态化、网格化监测,确保监测对象“应纳尽纳、应帮尽帮”。
不只是村组干部排查“政府找”,村民“找政府”的渠道同样要畅通。行走在云南各地的村庄,时常会看到村里公告栏或是村民家门口张贴着醒目的二维码,拿出手机扫一扫,家里的困难就能通过云南“政府救助平台”立刻申报。
帮助智能手机使用不熟练的村民填报申请,已经成为禄丰市高峰乡海联村干海资村民小组年轻的小组长何忠梅的一项重要工作:“生活、就业、住房、饮水、教育、医疗等7个方面14个救助服务项目,只要在网上申请了,第一时间就会有反馈。”
记者从云南省乡村振兴局了解到,截至2022年1月9日,云南“政府救助平台”访问量已达565.49万人次,收到群众申请16.98万件,已办结15.63万件,实现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全覆盖。

强

活
今年的农历新年,楚雄州元谋县黄瓜园镇中班兴村的何琼燕有一个新年愿望——带着村民去其他村看一看,也“见见世面”,把好经验带回来,发展自己的家乡。这名48岁的女村党支部书记上任还不到一年,村庄的变化已经悄然显现。
近几年,元谋县不断调整优化干部队伍,选优配强乡镇党委领导班子和村(社区)“两委”班子。元谋县新一届乡镇党委委员90人中,35岁以下党委委员36人,全部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新一届村(社区)“两委”成员534人中,35岁及以下的有191人,具有高中(中专)以上学历的401人。
做好衔接工作,基层干部的能力、动力至关重要。人才就位了,如何提升乡村基层干部干事的动力?通过探索干部激励机制,缩面提标、聚薪择优,集聚人才资源、打造人才堡垒,云南县、乡、村干部队伍已是“脱胎换骨”。“干部精神状态明显更好了,工作积极性增强了,干群关系不断密切,政府公信力持续提高,工作也好开展了。”一位镇党委书记说。
乡村振兴,规划先行。然而具体到一个村庄,规划由谁来做?人才短板被暴露,不少村子犯了难。
禄劝县书多村村委会院子的公告栏里,张贴着一份15页的《书多村产业振兴方案(2021-2025年)》,对村里的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作了详细规划。村干部告诉记者,这是县住建局的包村干部为书多村量身打造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