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大避暑产业 扩大“秋城”名片 ——学习贯彻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的一点感想

 2021-12-22 17:00  来源:昭通新闻网

避暑产业因其链条长、带动力强,加之避暑市场需求大,在2018年被上升为国家战略,避暑产业也逐渐成为新兴的产业经济模式。而昭通作为避暑城市,随着城市品质的逐步提升,“秋城”的名气在不断扩大,避暑产业也逐渐成为昭通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旅游产业之一。在市第五次党代会上,市委结合昭通避暑资源的先天优势,积极转化发展思路,确定要着力打造以昭阳、鲁甸避暑康养为主题的品牌旅游线路。这是加快延伸避暑产业链的实际需要,也是市委运用系统思维、战略思维的直接体现。当前,昭通发展正处于换道超车的关键期,需要用新思路谋划新出路,品牌旅游线路的打造也寓意着昭通文旅事业开发开放的新起点。而在新路线的部署下,更需要用好避暑资源,壮大避暑产业,依此来扩大“秋城”名片效应,为避暑康养品牌旅游线路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一、深刻理解避暑产业的价值导向

避暑产业是经济财富,更是社会财富、自然财富,这就要求壮大避暑产业必须坚定不移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避暑产业的先天条件是独特的自然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这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好财富,也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天然框架。而昭通要做大做强避暑产业,需要在山水文章上下功夫,需要用生态环境支撑避暑产业发展。因此,壮大避暑产业经济,就是在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从党的十八大以来,昭通始终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始终坚定不移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践行“两山”理念,牢牢守住生态保护这条底线,让昭通的生态环境实现质的改变。截至2020年,全市森林覆盖率提高至47.2%,中心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9.7%,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9.25%,城市污水处理率达97.29%。这一系列变化让昭通在生态环境方面取得的成就深入民心,同时更为今日昭通大力发展避暑产业,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夯实了大美昭通的生态基础。而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昭通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定位已经明确——争当生态保护修复排头兵。同时,在市第五次党代会上确定实施新的“六大战略”中就包括生态优先战略。这就要求昭通经济社会发展要做好“绿色文章”,让绿色成为乌蒙大地的主色调。正所谓“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当绿水青山既成为昭通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财富时,也势必成为推动昭通高质量发展的社会财富和经济财富。因此,壮大避暑产业就是要做好“生态+旅游”大文章,让绿水青山与避暑产业产生“乘法效应”,这就是避暑产业的价值导向。

二、昭通避暑产业发展现状

立足于昭通避暑产业的发展前景,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更需大力提升。因为,昭通避暑产业的发展现状主要表现为:

(一)避暑资源转化不足。昭通虽然手握“避暑名片”,但因暂未实现避暑产业的横向发展、纵向延伸,导致避暑经济产生的带动效应不足,还未完全将昭通的天然优势——“凉资源”,转化为“热经济”。

(二)中心城区旅游资源整合力度不足。避暑康养品牌旅游线路的起点是昭通中心城区,但目前中心城区旅游资源匮乏,目前是以避暑旺季周边游客来昭避暑为主的单一旅游项目,这就造成一种“主题突出,但效益不高”的尴尬境地。这是昭通壮大避暑产业当前亟需解决的实际问题。

(三)避暑宣传造势不足。主要包括相关职能部门主导力度不够、宣传意识不强、营造避暑氛围不浓,导致“秋城”名片效应不足,很长一段时期未能拓展出新的区域旅游发展空间。这是昭通避暑产业开放不足的主要表现。

基于此,昭通要利用好天赐“凉”机,就需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加快推进避暑产业提档升级,让避暑产业成为昭通文旅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中的先手棋。

三、壮大避暑产业

(一)加快整合旅游资源,启动避暑文化旅游项目。目前避暑产业发展特点,不再局限于单纯的“避暑”行为,更多的是搭载以娱乐休闲为主体的避暑产业项目,如旅游文化节、果园采摘、亲子乐园、生态庄园、温泉消暑等旅游产品,进而实现避暑产业的延伸升级。同时,立足省委、省政府昭通现场办公会精神,开发开放是昭通发展的关键词,开发是昭通发展实际的需要,开放是时代发展大势所趋,对于昭通避暑产业更应如此。壮大避暑产业,需要加快整合中心城区旅游资源,合理开发周边旅游资源,需要在避暑“造势营销”上谋发展,实现链条效应。关键是要抓住避暑旺季这一时间节点,加快启动避暑文化旅游节活动。通过开展“避暑文化季”“避暑文化月”等文旅活动,让避暑旺季成为消费旺季,这样才能发挥避暑资源的最大优势。同时,结合昭通中心城区现有资源,在夜景、夜市等方面下功夫,全力打造“夜游”项目,实现避暑消费新业态,激发消费新活力。如在夜景方面,利用科技灯光效应,结合凤凰山特点,打造高品质的山体灯光工程,点亮昭通夜景,丰富避暑产业亮点。在夜市经济方面,要用好“人间烟火气”这一特点,要深刻认识到昭通夜市经济亟需提档升级。这就要充分利用好现有资源,着力打造具有吸引力的夜市文化,如现有名片优势、位置优势的省耕水街。要进一步提升夜市品质,既要打造本土特色美食,更要引入外地特色美食;既要利用小吃街促进就业创业,更要设立门槛提高性价比,进而培育出一批有吸引力、带动力、竞争力的小吃,提升昭通夜市小吃街品质品味,借此丰富昭通夜游项目。在开发避暑资源过程中,还需要结合昭通自身文化特点,着力实现“避暑之城”与“文学之乡”的有效衔接,这样才能体现避暑旅游季的文化内涵,彰显昭通避暑文化特点,打造新形式的避暑文化盛宴。

(二)用好区位优势,加快区域开放、交流与合作。昭通作为滇、川、黔、渝三省一市重要经济文化交汇地,随着交通强市战略的拓展深化,昭通的区位优势在不断显现,发展优势也正在不断凸显。但结合昭通发展现状,在看到发展优势的同时,更需要立足于发展实际,认清自身的发展态势与发展目标。恰如省委、省政府赋予昭通“新高地”的发展定位,“新高地”的目标首先要聚焦于周边区域发展,依靠开发开放战略在周边城市中脱颖而出,实现赶超跨越。对于昭通避暑休闲品牌发展更是如此。壮大避暑产业要立足于周边区域,因为昭通现阶段避暑人群主要以川、渝人群为主,并已经在川渝地区享有知名度的特点。因此,抓住川渝地区第一大避暑人群资源,这是昭通扩大避暑名片的战略基点,也是昭通壮大避暑产业的关键点。这就需要昭通利用好自身与川渝地区地理山水相邻、人文相通、饮食相似的特点,打好区域发展“感情牌”。以四川宜宾为例,昭通与宜宾两地交往源远流长。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昭通“交通先行”战略的时代跨越,让昭宜两地在资源、旅游、就业等方面合作交流更加密切,昭通依托自身“凉优势”已经成为众多宜宾人就近消暑休闲的重要目的地,而今天的宜宾也依托自身经济的优势,成为成渝经济圈的重要部分。这一系列因素,就要求昭通需要思考如何进一步加强与宜宾的经济交往特别是深化旅游合作,既要加强区域政府间的合作,同时还要加强两地民间组织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尤其是要抓住避暑旺季的大好时机,多举措开展“宜昭一家亲”系列交流活动,这样既能丰富昭通避暑旅游项目更能吸引旅游人群。同时,结合昭通今日所处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的黄金期、机遇期,要针对高温城市来昭避暑游客,在政策优惠上有倾斜,为来昭避暑游客送出“避暑大礼包”,要在减免景区门票、发放餐饮住宿代金券、减免高速费用等优惠措施上下功夫,确保“揽来客、传出名”,唱响“秋城”避暑好声音。

(三)增强危机意识加快亮点打造。壮大避暑经济新态势,昭通需要紧迫感。立足云南旅游未来五年发展大势,省委、省政府为了打造云南万亿级旅游文化产业,深入实践“云南只有一个景区,这个景区叫云南”全域旅游战略,在滇西地区提出打造了堪称航母级的旅游环线——大滇西旅游环线。大滇西旅游环线沿线自然风光雄奇瑰丽、旅游资源丰富多样,并将在2025年全线贯通。它的全线贯通,势必吸引一大批省内外游客的造访探寻,也势必会对昭通旅游产业产生很大影响。对于昭通而言,随着交通强市战略的深入实施,市民出行更加便捷,人口流动也将越来越频繁,尤其是昭通中心城区“高铁时代”的到来,将会为昭通区域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带来新的模式与机遇。但是辩证思维强调要学会从“两面”看待事物的发展态势,“高铁时代”的到来对昭通文旅产业发展也可能是一次挑战。因为,今天昭通中心城区及周边旅游资源匮乏,大多存在“有貌无形”“有名无气(活力)”,更缺乏吸引力、带动力。这就要求昭通周边旅游开发要下先手棋,亟需着力打造有吸引力、有带动力的周边旅游项目,这样才能实现留得住人、引得进客,才能“先发制人”,减少外界对昭通旅游的冲击。而避暑就是昭通现阶段极具吸引力、带动力的天然优势旅游资源,更是昭通树立自身旅游品牌、牵引周边游客的关键产业。同时,着眼周边区域旅游发展态势,昭通壮大避暑产业,需要争分夺秒。因为,与昭通同处乌蒙山的贵 州六盘水手握同一张名片。昭通称为“秋城”,而六盘水则叫“中国凉都”。而近两年,六盘水已经开始从“凉资源”谋划,全力打造“热经济”效应。随着六盘水“高铁时代”的来临以及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成功,已经成为六盘水壮大避暑产业的确定因素,未来可能会吸引走一大批来昭的避暑游客。“十四五”时期,昭通要打造西南最美避暑休闲胜地品牌;六盘水市则要大力发展避暑度假养生产业,打造清凉城市品牌。今天,谁能争分夺秒,谁能在知己知彼中找到新出路,谁就能在区域避暑旅游产业中拔得头筹。结合昭通要在“十四五”时期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昭通版本,打造云南旅游发展的新增长极,必须树立“人有我优”的思想观念,必须加快版本升级。这样才能守住现有区域旅游发展空间,才能拓展区域旅游发展空间,才能丰富客源市场,而壮大避暑产业就是“健康生活目的地”昭通版本的新动能、新优势。

中共昭通市委党校 代伟鹏 张 娜

审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单娟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单娟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