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5-07-18 10:29在时光的轻抚下,盐津——这座悬缀于滇东北峡谷间的玲珑小城,将彩虹般跃动的生机与漫山的苍翠融合成一幅令人魂牵梦萦的生活长卷。
在这里,生态是流淌的底色。盐津以山川为卷,以匠心为笔,绘就休闲旅游的灵动画卷。创新如一泓清泉,浸润着“一线城市”的险峻风骨,也浸润着村落阡陌的悠远乡愁。那些散落的文旅瑰宝,被悉心拾起、精心打磨,终成可触可感的诗意图景。
盐津精心织密文旅脉络,铺展引人入胜的漫游小径。当您穿行于“一线城市”的奇崛与空灵之间,身心便悄然沉浸于这片绿意绵延的诗意栖息地。步履渐缓时,山野的馈赠在舌尖绽放——醇厚的高山腊肉、糯香的“石门三粑”(猪儿粑、黄粑、桐子叶粑粑),氤氲的茶香与崖畔灯火、市井喧声交织,绘就一幅烟火升腾的鲜活地图。每一次驻足,皆是风物对心灵的慰藉;每一次回望,皆为时光镌刻的温柔烙印。
且让关河的清风拂去尘嚣,让深谷的雾霭涤荡心神。盐津,是喧嚣之外的心灵栖息地,让你在市井的鲜活韵律与山水诗篇的交叠处,寻得那份深藏的安宁。
和美乡村:静候心灵栖息的旅人
在层峦叠翠间,盐津的山水仿佛被时光浸染。青山如黛,深情环抱碧水;绿水蜿蜒,倒映天光云影。山水对望处,一个个和美乡村如明珠散落,宁静诗意,静候每一位寻觅心灵栖息地的旅人。
走进兴隆乡大田村田坝子村民小组,仿佛坠入绿意浸染的梦境。5000亩茶花吐艳,8000亩生态茶园如绿毯铺展,白墙黛瓦的屋舍安然依偎其间。微风过处,茶浪轻涌,花香暗浮。田坝子水库碧波粼粼,将村庄的朦胧轮廓、葱茏茶山轻轻揽入怀中。一项总投资达2000余万元的乡村振兴示范工程已悄然建成,一幅宜居、宜业、宜游的乡村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这幅画卷的绘就,离不开脚下的沃土与青山碧水的深情滋养。“5000亩茶花既是风景,也是乡亲们的‘钱袋子’。”大田村党总支书记杨宗奎目光笃定地说道。特色产业与碧波荡漾的田坝子水库交相辉映,成为乡村振兴发展的“双翼”。建设者秉持“重保护轻开发”的理念推进该工程,矢志打造“无愧子孙的精品工程”。“这项工程带来了就业岗位,增加了群众收入,盘活了乡村资源,为建设美丽乡村注入了新动力。”杨宗奎欣慰地说道。
漫步田坝子,环湖步道如丝带轻绕,串联起听瀑亭、垂钓台与亲水栈道。湖畔茶廊里,袅袅茶香与徐徐湖风交融。水岸船屋与精品民宿静立,将山居诗意融入现代舒适空间。乡村振兴广场上,村民闲话家常。农房墙面披着彩绘新装,农家乐里炊烟袅袅。基础设施筑牢发展根基,文化记忆脉脉流淌。农村寄递服务站内,山野珍馐正整装待发。
休闲时分,游客纷至沓来,为乡村注入勃勃生机。湖畔,热情奔放的民族舞蹈点燃欢快的氛围,彩衣舞者以翩跹舞姿传递真挚的情谊。兴隆乡的悠长历史、独特风情与茶桑物产,在讲解员生动的叙述中一一展现。午间,地道农家菜香气四溢——鲜嫩土鸡、清甜时蔬、风味小吃,让味蕾沉醉于山水的馈赠。饭后沿湖信步,但见茶山叠翠、湖光潋滟,游人情不自禁地赞叹:“真可谓‘人在画中游’!”
游客的笑语未散,发展的引擎已然轰鸣。兴隆乡党委书记罗艳洞悉深层嬗变:“我们实现了生态环境、乡风文明、产业发展的同步提升,生态宜居、产业富民、文明和谐的蓝图正在变为现实。”村民王前琴站在水岸屋前,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家就在水边,一天比一天美!待配套设施完善后,这里会更加迷人!欢迎大家常来做客,我们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甜!”
田坝子以生态为笔、文旅为墨,在保护与发展中走出稳健而轻盈的舞步。当绿水青山化作百姓的幸福靠山,这幅美丽乡村的长卷便拥有了永不褪色的生命底色。
盐津和美乡村的诗篇,继续在牛寨乡万和村谱写。作为沪滇协作的又一硕果,“山水灵动·和美万和”乡村振兴先导示范工程惠及7个村民小组,依托“一环五区十节点”构思,坚持农文旅一体,融合农耕文明、田园风光、村落建筑与乡村生活,延伸产业链条。
如今的万和村,焕然一新。道路洁净,河道清澈,文化墙色彩斑斓,田园风光如画。康养民宿、垂钓基地、休闲长廊、彩虹步道、星空露营地……交织成业兴村强、民富人和的新画卷。
漫步在提质升级的老街街区,时光仿佛放缓了脚步。古铜色门窗与斑驳的外墙,历史气息氤氲,仿佛披着一层记忆的薄纱。幽深的街道两旁,早餐铺、理发店、酒吧、民宿林立,历史韵味与现代活力和谐共生。
“现在村里有产业、有风景、有奔头!”村民们眼角眉梢都挂着掩不住的笑意。“以前外出打工,一年到头见不着家人几面。如今在家门口创业,赚钱顾家两不误。”核桃湾村民小组长王存芬细数家乡的变化,“路宽了,环境美了,游客多了,投资商也来了。在家门口就能赚钱,日子越过越红火。”
牛寨乡党委书记向成云道出深意:“工程改善了人居环境与生态,提升了治理能力,带动了乡村旅游与产业兴旺,促进了农村全面发展、农业升级、农民增收。”开园以来,万和村以其独特的魅力,迅速成为热门目的地,游人如织,为村民带来了甜蜜的期盼。
行走在盐津的山水间,无论是田坝子茶香湖光的诗意栖居,还是万和村古韵新生的和美画卷,都印证着朴素的真理:当发展根植生态,当振兴回望乡愁,当乡亲笑颜成为最暖标尺,这片土地便能生长最动人的风景,滋养最温暖的家园。
盐津深处,山水深情相拥。茶山青翠,是大地绵延的生机;湖光潋滟,是岁月沉淀的宁静;老街灯火,是人间烟火的守望。每一次呼吸都浸润自然芬芳,每一次凝望都收获山水馈赠,每一次聆听都触摸乡村脉动。盐津以其山水韵律与乡村新貌,向所有追寻宁静、渴望归真、热爱生活的人们发出邀约:来吧,把心安放于此,让灵魂在田园间找到那份久违的诗意与归属。茶山青,湖光醒,老街灯火,永远为你点亮,静候归来,细品漫漶时光、浓浓乡情。
“一线”城市撞进“多巴胺”的童话里
清晨的薄雾,像山谷轻轻呵出的气息,温柔地缠绕着盐津城。依山而建的房子仿佛揉着惺忪的睡眼,悄悄醒来。第一缕阳光像调皮的精灵,穿过窄窄的崖缝,“叮”地一下便点亮了那些粉墙、蓝窗、黄檐——那色彩,被清冽的关河水濯洗过,纯净清亮得如同刚拆开的糖果纸,甜滋滋地晃着眼眸,也漾在心尖儿上。人们踩着薄薄的晨光,走在窄窄的街巷里,脚步轻轻,仿佛怕惊扰了这场峡谷精心编织的梦。每一步,都像是踩在柔软的云朵上,又像是翻开了缓缓流动的童话画页,每一帧都是惊喜。
这就是盐津老城,一个被山峦深情拥抱的“一线”城市。峡谷是它最宽厚也最“小气”的臂弯,最窄处只留下30米宽的空隙,奇迹般地孕育了这方烟火人间。当“一线”的奇绝险峻遇上“多巴胺”的明媚鲜亮,会擦出怎样的火花?答案就藏在这一栋栋糖果色的房子里,藏在那让旅人跨越千山万水也要奔赴的惊叹里。“哇!原来童话世界真的存在,它就藏在云南的深谷中,染着彩虹的颜色!”一位初到盐津的上海小姑娘,举着相机,笑得比阳光还灿烂。
这座小城的脉搏,跳动着古老的歌谣。布满深深浅浅马蹄印的千年古道上,苔痕是时光的印章,诉说着滇川通道上不息的足音。那峭壁上悬着的僰人棺椁,是岁月凝固的谜语,带着古老民族未尽的低语在风里轻轻吟唱。走在峡谷间,幽深的崖壁仿佛在和你耳语,悄悄述说着亘古的秘密。而空气里飘荡的,不只有古老的故事,还有馋人的米香——软软糯糯、香甜可口的“石门三粑”在街角巷尾散发着诱人的香气。蒸腾的热气里,仿佛裹挟着关河的湿润和峡谷的清新,一口咬下去,是盐津最踏实的烟火味道,是让人念念不忘的舌尖记忆。
盐津没有辜负这峡谷慷慨赠予的流量。巧手执笔,盐津以“一城三片区”的妙想细细描摹:让老城卸下烦冗,披上精心调制的“多巴胺”彩衣;让黄桷槽焕发新颜,霓虹点亮滨河的夜色;让水田新区舒展生长,添上生态园林的诗意。滨江大道焕然一新,宛如一条铺满鲜花的彩色缎带。健康步道蜿蜒其间,小花坛里的花朵探出俏皮的笑脸,精致的景观小品调皮地眨着眼睛,那跃动的运动图案点缀其中。
清晨,家住附近的钟大爷在这里悠悠打着太极,脸上是藏不住的舒心,嘴里是说不完的赞美:“这里敞亮,空气很好,鸟儿叫得好听,花儿也香,说是仙境也不为过。”
在全网拥有800万粉丝的“羊毛月”,也被峡谷里的彩色童话吸引,用镜头把盐津的惊艳传递给了天南地北的网友,让更多人向往着这片“一线”奇境。
当暮色像柔软的毯子轻轻落下,晚霞便慷慨地为层层叠叠的彩楼披上金红的霓裳。游客们在滨江步道上流连,脚步放得轻轻的,舍不得离开这份温柔。几个小娃娃踮起脚尖,小手好奇地摸着被霞光映得更加温润的彩色墙壁,咯咯地笑出声来,仿佛真的摸到了童话书里会发光的城堡。
盐津的美,是峡谷用亿万年的深情浸润,再以鬼斧神工在悬崖峭壁间雕琢出的一颗彩色糖果。她窄窄的臂弯里裹着让时光忍不住放慢脚步、让心灵忍不住随之起舞的丰饶与绚烂。当峡谷的风再一次掠过斑斓的屋宇、拂过静静流淌的关河,这座小城便像清晨草叶上最透亮的那颗露珠,映照着生活最本真、最动人的欢愉与色彩——只要你肯弯下腰,伸出手,仿佛就能轻轻拢住一整片映着彩虹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