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黑颈鹤保护工作取得成效

 2021-10-25 11:39  来源:昭通新闻网

近年来,我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之路,以严的要求、实的举措和硬的作风,扎实推进黑颈鹤保护各项工作。全市围绕共建生命共同体的目标,通过不懈努力,呈现出湿地修复、生态脱贫、人鹤共舞的美好局面。

昭通作为黑颈鹤主要的越冬栖息地, 黑颈鹤主要分布于昭阳、巧家、永善3个县(区),其中昭阳区的大山包国家湿地公园是黑颈鹤越冬栖息的主要场所。在各级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昭通加大保护区投入力度,建立了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了大山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设立大海子、跳墩河等5个管护站,为黑颈鹤的管理管护打下坚实基础。

据悉,累计投入资金3000万元,实施保护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建成湿地科研监测中心、黑颈鹤科普宣教馆、黑颈鹤行为研究监测隧道、野生动物救护站等一大批保护管理基础设施。同时加强栖息地建设,自2014年启动栖息地生态修复项目以来,累计投入资金7530万元,开展人工种草、湿地修复、冲蚀沟生态治理、黑颈鹤食物源基地建设等项目,建成水质净化池1.53公顷、恢复湿地608.78公顷、建成黑颈鹤食物源基地30 公顷,为黑颈鹤越冬提供了更好的栖息场所。

强化日常巡护监测。截至目前,开展野外巡护监测3000多次,有效处置火灾、盗伐、非法采石挖沙、违规放牧、偷猎、贩卖野生动物等违法行为600起,处理违法人员200多人。实施人工投食救助。大雪覆盖期间,在黑颈鹤保护区设立人工投食场所,为黑颈鹤投放玉米、土豆等食物,确保黑颈鹤越冬和迁徙安全。认真做好药物、器件的储备,及时救治伤病鹤,目前已成功救活伤病鹤50余只。广泛开展宣传教育。依托大山包黑颈鹤科普宣教馆、湿地、隧道等资源,深化与云南大学、西南林业大学等科研院校合作交流,以“世界湿地日”“爱鸟周”“迎鹤节”等为契机,采取知识讲座等形式,普及鸟类识别、湿地保护各类生态知识,增强公众热爱大自然、保护黑颈鹤的意识,接受教育的公众累计超过10万人次。

围绕共建生命共同体的目标,我市持续加大对黑颈鹤的保护力度。目前,通过保护修复湿地,大山包国家湿地公园生态功能得到修复,稳固提升了固土保水、涵养水源的生态功能,湿地植被得到良好恢复,湿地面积持续扩大,山变得更绿、水变得更清、天变得更蓝。

黑颈鹤数量逐年增加。监测数据显示,每年到我市越冬栖息的湿地水鸟数量和种类持续增加,特别是到大山包国家湿地公园越冬的黑颈鹤数量增加态势明显,2020年到大山包越冬的黑颈鹤超过1700只,创历史最高纪录,约占世界黑颈鹤总数的六分之一。

人与鹤和谐共生的氛围更加浓厚。多措并举激发栖息地村民参与黑颈鹤保护的积极性,对2248户贫困群众实施生态补偿,累计聘用当地贫困劳动力参与项目建设1000余人次。同时,帮助大批青壮年外出稳岗就业,极大转变了当地群众“靠山吃山”的传统理念,有效缓解了人鹤争地的现实矛盾,探索出了一条生态脱贫、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路子。


鹤舞高原:极小种群物种在昭通得到保护的例证

 范 波

鹤舞高原,是昭通人民多年来自觉实行生物多样性保护呈现给世界的美丽画卷,也是极小种群物种在昭通得到有力拯救和保护的例证。

黑颈鹤是在高原淡水湿地生活的鹤类,也是世界上唯一生长、繁殖在高原的鹤。目前,黑颈鹤以昭通为主要越冬栖息地,这是昭通之大幸,也是昭通之大美。多年来,为保护黑颈鹤,昭通作出了巨大努力。采取了加大保护区投入力度、加强栖息地建设、强化日常巡护监测等行之有效的措施,有力保护了极小种群物种,濒临灭绝的野生动植物种类逐步恢复。20世纪80年代中期,黑颈鹤在中国的种群数量仅有700-800只,通过实施一系列生态修复项目,昭通为黑颈鹤提供了更好的栖息地环境。监测数据显示,昭通黑颈鹤种群数量呈现稳定增长趋势,2020年到大山包国家湿地公园越冬栖息的黑颈鹤种群数量超过1700只。

多年来,昭通大山包马鹿村村民董桂兰数十年如一日自觉为食物短缺濒临绝境的黑颈鹤投食,市疾病预防中心医生孙德辉自费为生病的黑颈鹤治病,昭通黑颈鹤保护协会和广大志愿者积极宣传黑颈鹤保护知识……在昭通,保护黑颈鹤理念深入人心,爱护黑颈鹤已成为昭通市民的行动自觉,大家与黑颈鹤和谐相处。鹤舞高原,昭通尽显生态之美,赢得了“鹤都”“鹤城”之称。

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范 波

审核:王明贵   责任编辑:张宗健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王明贵
责任编辑:张宗健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