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5-10-22 19:25金秋九月,硕果飘香。自9月中旬起,水富市两碗镇及全市范围内的砂仁进入集中采收季,林间随处可见农户穿梭忙碌的身影,一串串翠绿饱满的砂仁果挂满枝头,成为乡村田野间最亮眼的“致富果”。目前,该市砂仁产业已形成种植、收购、加工、销售全链条体系,不仅为农户带来稳定收益,更构建起“立体产业+生态管护”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低海拔“黄金地带”育出40年富民产业
在两碗镇二半山以下的低海拔区域,适宜的气候与地势让这里成为砂仁种植的“天然沃土”。据了解,两碗镇砂仁种植历史近40年,现有种植面积达1.2万亩,直接带动800余户群众增收;放眼水富全市,砂仁种植规模已扩展至1.6万余亩,覆盖种植户1500 余户,成为当地农户持续增收的 “支柱产业”。
“砂仁是多年生中药材,还能当香料、调味料,对我们农民来说就是‘懒庄稼’!”两碗镇新滩村种植户谭正田一边采摘砂仁,一边笑着介绍。作为当地最早带头种植砂仁的农户,他如今拥有15亩砂仁地,除自家种植外,还收购周边农户的生砂仁,经烘干加工后再出售,“管护也简单,每年收完果割一次杆,杆丢在行间既能防水土流失,腐烂了还能当肥料,对劳动力要求低,特别适合现在农村的情况。”
路通兴业全链条打通“致富路”
村组公路的畅通,为砂仁销售按下“加速键”。在两碗镇石燕村,商贩彭永华每天下午都会沿路收购砂仁,“现场现金结算,绝不拖欠!路边交易既让群众得实惠,又省了他们转运的劳力。”作为村里的年轻人,彭永华坦言,能为家乡产业发展出份力,自己也很有成就感。
而在水富红祥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砂仁加工厂内,浓郁的砂仁香气扑面而来。20多个烘干炕上铺满了密密麻麻的砂仁果,10余名工人正有条不紊地将烘干后的砂仁装袋,来自昭通的买家早已在现场签下订单。“我们2017年建厂,每年要收购1000余吨生砂仁,经烘干处理后销往全国各地。”合作社管理人员万云川透露,干砂仁市场行情持续向好,“去年的干砂仁早就卖完了,一点存货都没有。”
立体布局+后续发力筑牢增收根基
今年砂仁丰收并非偶然,得益于开花期成功避过高温,砂仁授粉良好,枝头果实挂满,全市砂仁平均亩产达600 斤,总产量约4800吨。目前,两碗镇已形成 “二半山以下种砂仁、二半山以上种方竹”的立体产业格局,既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又为农户拓宽了增收渠道。
下一步,水富农业部门将持续加强砂仁种植管护,开展技能培训,并优化加工处理流程,进一步巩固农户增收的产业之路。据介绍,水富种植的砂仁属川砂仁,又称香砂仁、艳山姜,既是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的中药材,又是增香解腻、去腥除膻的香料,药食两用的特性让其市场潜力持续释放,也为水富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
通讯员:李明骏 孔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