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5-10-21 16:01夜幕下的水富春晖广场,灯火璀璨,人潮涌动。伴随着富有民族韵律的节拍,从稚龄孩童到白发老人,市民们纷纷踏歌起舞,沉浸其中。这正是水富市“遇见云南·魅力水富”夜间民族特色广场舞活动的生动场景,也是云南省夜间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在基层落地生根的生动实践。
自2025年7月启动以来,“遇见云南·魅力水富”广场舞活动已累计举办40场,且场场人气爆满。水富市祥云鼓乐队、温泉社区龙腾队等21个民间协会轮番登台表演,将春晖广场打造成了城市夜生活的亮丽名片。
政策赋能:激发基层文旅创新活力
这一活动的成功,得益于精准的政策对接。云南省《关于进一步推动云南夜间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明确提出要“创新‘遇见云南’产品”“丰富夜演产品供给”。昭通市积极响应,制定了专项实施方案。在省、市政策的指导下,水富市因地制宜,以春晖广场为舞台,探索出了“人人可参与、文化可触摸、发展可持续”的县域夜间文旅经济新模式。
“群演群创”:激活民间文艺热情
“以前都是自己娱乐,现在政府搭台,我们成了主角,会员们排练的劲头特别足。”水富市民乐队负责人刘阿姨感慨地说。21个民间协会作为承办主体,实现了从“政府主导”到“协会合唱”的转变。各协会充分发挥创造力,节目内容丰富多样,从经典红歌到现代舞蹈,从民族器乐到时尚健美操,让每次演出都充满新鲜感。政府的角色从“台前指挥”转向“幕后服务”,既保证了活动品质,又激发了群众的参与热情,实现了公共文化服务的高效能与可持续。
“表演+教学”:打破传统观演壁垒
活动采用“表演+教学”模式,上半场由协会带来精彩的表演,下半场则转为舞蹈课堂,观众瞬间变成学员。文化馆的专业老师将民族舞动作拆解教学,打破了观演界限,活动从单纯的观赏升级为“全民共舞”。市民在欢声笑语中学习民族舞,既提升了参与感,又在专业的指导下实现了民族文化的有效传承。
“城市节拍”:让民族文化“活”在当下
傣族孔雀舞、彝族烟盒舞等传统民族舞蹈元素,被巧妙地融入广场舞编排中。曾经高雅的舞台艺术,如今变成了市民触手可及的“城市节拍”,让传统文化不再是博物馆里的静态展品,而是跃动在城市夜晚的鲜活文化基因。
“全龄参与”:打造无界文化空间
活动凭借打破年龄界限的包容性,成功吸引了各年龄层的市民积极参与。从童真演绎的《我的小书包》,到展现优美舞姿的《黄河水从我家门前过》,再到深情合唱的《十送红军》《我的祖国》,各类节目让每个年龄层的市民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
在广场上,随处可见一家老小一起出动的场景,每个人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乐趣。这种全龄段覆盖的设计理念,让活动成为连接各年龄段市民的文化纽带,满足了不同年龄群体的文化需求,有效增强了社区凝聚力与城市归属感。
文旅融合:舞出城市温度与活力
如今的春晖广场,不仅是市民休闲放松的空间,更像是一个充满温度的城市文化展厅。在这里,精彩的表演引得人们纷纷驻足观赏,亲切耐心的教学环节让大家积极融入其中。不管是本地市民还是外地游客,都能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很快掌握基本舞步,顺利完成从“旁观者”到“参与者”的身份转变。游客张先生赞叹道:“这种体验比去景点打卡有意思多了,让我感觉真正融入了这座城市。”
文旅深度融合在此得到了生动体现。文化实现了活化传承,这不仅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为水富塑造了独具特色、满含温度的城市文化品牌。
每当夜幕降临,春晖广场便成为展示水富活力的窗口。这场充满魅力的广场舞活动,正生动勾勒出夜间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人画卷——让文化在当下绽放光彩,让旅游洋溢温暖情谊,让发展成果惠及民生,让每一位到访者都能深切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独特温度与迷人魅力。
通讯员:刘思辰 田枭 董莉莉 文/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