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专题
 导航

健康昭通|云南省滇东北中心医院: 微创取栓 开启下肢静脉血栓治疗新篇章

 2025-10-19 09:27  来源:昭通新闻网

近日,云南省滇东北中心医院(昆明医科大学滇东北中心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成功开展昭通市首例下肢静脉支架取栓术。这一医疗技术的重大突破,如同一束希望之光,照亮了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的康复之路,助力他们重拾健康,提升其生活质量。

险象环生

多因素叠加,患者深陷血栓危机

一位50岁的女性患者,在经历颅内肿瘤切除术后长期卧床,活动量急剧减少。一周前,她突然出现下肢肿胀疼痛的症状,随即被家人送往云南省滇东北中心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就诊。

经下肢血管超声检查,显示结果令人揪心:患者的左侧髂总静脉、髂外静脉、股总静脉、股浅静脉、股深静脉、腘静脉、胫后静脉、腓静脉、小腿肌间静脉以及大隐静脉均存在血栓形成,诊断为中央型深静脉血栓。血栓范围广泛,累及整个左下肢,且血栓负荷极重。

更棘手的是,由于患者1个月前进行过颅内肿瘤切除术,存在溶栓的绝对禁忌证。若仅采取常规抗凝治疗,不仅治疗周期漫长,疗效也难以保证,同时面临血栓脱落及蔓延风险,随时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后果。

精准破局

首例手术,成功驱散病痛阴霾

面对如此复杂且危急的病情,心脏大血管外科团队迎难而上。他们迅速组织多学科讨论,全面评估手术风险,力求为患者制定出最安全、最有效的个性化治疗方案。在排除手术禁忌证后,团队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了深入沟通,详细阐释手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最终取得了他们的理解与支持。

手术室内,气氛紧张而有序。凭借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心脏大血管外科团队成功为患者实施了下肢静脉支架取栓术。术中,医生成功取出大量新鲜及亚急性期血栓,仿佛清除了患者的血管中堆积已久的“垃圾”。

完成血栓清除后,造影检查又发现了新的难题:患者同时存在左髂总静脉压迫综合征,其髂总静脉狭窄程度达90%。心脏大血管外科团队沉着应对,果断在一期手术中置入髂静脉支架。复查造影显示,患者左下肢深静脉血流恢复通畅,下肢肿胀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术后6小时,患者已能正常下床活动,手术效果超出预期。术后第4天,患者康复情况良好,顺利出院。

技术革新

微创取栓,开启快速康复新篇

此项技术采用先进的微创介入方式,如同一位精准的“血管卫士”。术中,心脏大血管外科团队将取栓支架精准送达血栓堵塞部位,支架扩张后瞬间化身“血管清道夫”,牢牢包裹住血栓。此时,只需轻柔牵拉支架,医生便可将血栓完整取出,真正实现了“一次取栓、快速通管”的治疗目标。

对于患者而言,术后几小时便能感觉到下肢肿胀情况明显缓解,短期内就能恢复行走能力。这不仅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减轻了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负担。

云南省滇东北中心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的此次成功实践,不仅为患者带来了康复希望,也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展望未来,这项技术将会惠及更多患者,帮助重获健康与活力。

疾病科普

1.深静脉:人体的“生命主干道”

人体组织的存活依赖于氧气供应。动脉血如同勤劳的“运输工”,将氧气输送至全身各处,完成输送后,血液会转变为静脉血,其流动的血管就是静脉。静脉分为浅静脉和深静脉两大类。

浅静脉分布于皮下,如我们平时输液时扎在手背上的皮下表浅静脉,以及静脉曲张时腿部突起的血管;而深静脉则是静脉血回流的主要通道,一般与各大动脉伴行。若以城市交通作比:浅静脉如同连接街巷的辅路,深静脉则是城市主干道。辅路拥堵对城市交通影响不大,但主干道一旦堵塞,整个城市交通系统都可能面临瘫痪。

2.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血管里的“定时炸弹”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多见于下肢)内异常凝固形成血栓,导致静脉管腔部分或完全阻塞。它就像一颗隐藏在血管里的“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后果,典型临床表现包括:

肢体肿胀:大多表现为双下肢不对称性肿胀,严重时会出现双下肢对称性肿胀,患者双腿像被灌了铅一样沉重。

肢体疼痛:多以肢体发沉钝痛为主,活动时可能加剧。

皮肤颜色和温度变化:患肢皮肤多呈紫红色,皮肤温度明显升高。

浅静脉曲张:腿部静脉血管扩张、迂曲、隆起,呈蚯蚓状,十分影响美观。

肺栓塞:呼吸困难、胸痛、咯血是肺栓塞的三联征,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若未能第一时间疏通血管,患者全身各个脏器会因缺氧而衰竭坏死,严重时可致残甚至死亡,后果不堪设想。

3.易患人群:这些人群需提高警惕

年龄超过60岁的老人、孕产妇(孕晚期)、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长期卧床或行动不便者、骨折外伤患者、癌症/心衰/肾病患者、肥胖人群以及长期吸烟、久站、久坐人群,均属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高危人群,一定要提高警惕,做好预防措施。

4.预防有道:多措并举,筑牢健康防线

踝泵运动,血管的“主动按摩”。踝泵运动主要包含踝部的趾屈、背屈及环绕动作。患者平卧于床上,大腿伸展,下肢放松进行趾屈(脚尖向下伸),再做背屈(脚尖向上勾),最后以踝关节为中心做360°环绕,此为一组动作。建议每日早、中、晚及睡前各完成踝泵运动20—30组,每次3—5分钟,趾屈与背屈维持时间3秒为最佳。

科学用药,严格遵医嘱。药物预防包括口服抗凝药、皮下注射抗凝药、静脉给予抗凝药。所有抗凝药物均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不可自行盲目用药。

物理辅助,助力血管健康。使用梯度压力弹力袜(GCS)、间歇充气加压装置(IPC),就像为血管穿上了一层“保护衣”,帮助血液更好地回流。


通讯员:邱裕丹


一审:杜恩亮  一校:邱裕丹  二审:郭 倩
二校:王文富  三审:倪 娜  三校:杨 杰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一审:杜恩亮  一校:邱裕丹  二审:郭 倩
二校:王文富  三审:倪 娜  三校:杨 杰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标签 >> 健康昭通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