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5-10-16 10:20AI时代并不是一线城市的专属,恰恰相反,偏远地区如果能善用AI,更有可能实现“弯道超车”,弥补其在信息、资源和人才方面的短板。
迎接AI,不是要急于研发AI,而是要用好AI,将AI作为强大的“杠杆”和“加速器”,赋能个人、企业、政府和教育领域,解决本地发展的核心“痛点”。
从个人层面而言,每个人都应成为AI时代的“先行者”与“受益者”。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转变观念,从“恐技”转向“用技”。主动学习,在B站、抖音、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上搜索“AI教程”“ChatGPT使用技巧”“AI绘画”等关键词,即可获取大量通俗易懂的学习资料。不要求成为专家,但要明白AI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将其转化为工作与生活的“超级助手”。
从企业层面而言,应借助AI实现“降本增效”和“模式创新”。中小企业是偏远地区经济的重要支撑,可通过部署AI客服机器人提供常规咨询服务,以此降低人力成本,实现7×24小时服务;利用AI分析用户数据,从而精准投放广告;运用AI生成海量营销内容(如微信朋友圈图文、短视频脚本);利用AI会议工具自动生成纪要,结合AI文档工具管理知识库。
从教育层面而言,应为未来播种,防止新一代“掉队”。根本目标在于让下一代从AI的被动使用者成长为创造者,具体路径包括:在中小学的信息技术课程中融入AI启蒙内容,开展基础编程和AI应用项目;优先对教师开展培训,使其能够指导学生正确使用AI工具辅助学习;职业院校应紧密对接本地产业需求,开设与AI应用相关的专业,如“智能农业技术”“数字营销”等,培养落地型人才。
从政府与公共服务层面而言,重在打造“普惠AI”的软环境。政府应发挥引导与推动作用,为AI的广泛应用培育肥沃的土壤。在意识启蒙与人才培养方面,可定期面向本地公务员、企业家、青年教师举办AI科普讲座与技能培训;鼓励或资助相关部门开展AI主题沙龙、创业竞赛,营造创新氛围,发掘本土人才。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应加快推进高速网络全覆盖,夯实偏远地区网络安全基础,筑牢AI应用的底座支撑;可搭建面向中小企业的“普惠AI平台”,提供经过筛选、易于使用的AI工具接口,切实降低企业使用门槛。在公共服务智能化方面,政务服务中心可引入AI问答机器人,解答市民在高频办事事项中的疑问;医疗机构可引入AI辅助诊断系统,帮助基层医生提升诊疗水平,弥补专家资源不足的短板。
同时也要注意,AI只是工具,不能替代人的批判性思维和核心创造力。应强调“人机协同”,而非完全依赖,尤其需要培养对AI生成信息的辨别能力。在推进过程中,不要追求“大而全”的AI项目,应从解决一个个具体的“小问题”开始,注重实用性与落地效果。
对偏远地区而言,拥抱AI时代应遵循“务实、聚焦、普惠”的原则,不要被看似“高大上”的技术概念吓倒,而应脚踏实地,思考如何利用AI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店主节省运营时间、农民增加种植收入、老师改进教学方法。
当AI成为像水电煤一样的基础设施,被每一个普通人轻松用来解决实际问题时,偏远地区就真正迎来了AI时代,并将在这一浪潮中找到属于自己独特的、充满活力的发展路径。
记者:马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