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专题
 导航

昭通好“丰”景㉔ | 巧家草莓:“莓”好丰收 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2025-10-16 09:33  来源:昭通新闻网

时值金秋,巧家县马树镇的万亩草莓基地里,一垄垄草莓植株整齐排列,鲜红饱满的果实掩映在绿叶之间,散发着诱人的香气。工人们正忙碌地采摘着成熟的草莓,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近年来,巧家县依托得天独厚的高原气候与地理条件,大力发展草莓产业,一颗颗红艳的草莓不仅成为当地特色农业的亮丽名片,更成为带动群众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的“致富果”。

巧家县马树、炉房、老店等高海拔冷凉乡镇,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是发展夏季草莓的“黄金地带”。在省、市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和打造“云果”品牌的政策支持下,巧家县精准发力,通过整合乡村振兴衔接资金、沪滇协作资金等近5500万元,在马树、炉房、老店等6个乡镇(街道)实施草莓项目9个,新建水、电、路、分拣车间及冷链加工中心基础设施,为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此外,该县还通过建设科技示范园、育苗基地、深加工厂和草莓交易中心,成功构建了集育苗、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标准化栽培技术的推广,确保了草莓的品质与安全。如今,田埂边的灌溉水管直通地头,分拣车间里的冷链设备运转不停,曾经的“山间地”变成了“丰产田”,巧家草莓产业走上了标准化、产业化、科技化、品牌化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已成为云南乃至全国知名的万亩夏季草莓基地。

“巧家县借助政策与资源优势,已经初步形成了集育苗、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草莓全产业链。目前,巧家县草莓种植面积已达3.1万亩,一年可以采摘鲜果6万吨,产值有10个亿左右,提供了大概1.5万个就业岗位。”巧家县热区产业发展中心办公室主任张娟介绍,通过持续的品牌建设,“巧家草莓”已荣获“受市场欢迎草莓区域公用品牌”“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等称号,多个草莓品种获得绿色食品认证。与此同时,巧家县还推动草莓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建设草莓观光采摘园,吸引游客前来体验采摘乐趣,进一步拓宽增收渠道。

种植大户杨自先就是草莓产业发展的受益者。“我在马树镇种植草莓已有六七年,政府在水、电、路等方面给了我们很大支持。今年草莓市场销售和价格都很好,我种了60多亩,每亩能挣2万多块钱。”杨自先喜悦溢于言表。草莓产业的发展,也为当地群众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来自老店镇大火地村的魏兴英就是其中一员。“我2月份就来摘草莓,100块钱一天,一个月能挣3000来块。”她笑着说。

在巧家县马树镇草莓交易中心,工人们正在对刚收购的草莓进行分拣、包装。一颗颗草莓被精心包裹后,即将发往全国各地。“我们公司从 5月份开始收购草莓,每天大概能收3至5吨,到目前为止已经收购了1000吨左右。每天收购的草莓,我们都是包装完以后当即发往到上海、重庆、北京等大城市。今年受天气和市场需求等因素影响,价格比往年高一些。”百宝源(北京)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财务玉苏普·艾力介绍,今年巧家草莓市场行情看涨。

在巧家万瑞食品有限公司的加工车间内,工人们正在对草莓进行清洗、去蒂、速冻等工序,制作成冻干草莓产品。这条上海援建的冻干草莓生产线,年加工草莓 3000 吨,产品远销中东、欧洲;与嘉信食品合作的果脯项目,年销售额预计达6000万元。

从单一的草莓种植到完整的产业链条,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化特色产业,一颗小小的草莓,不仅让巧家县的产值突破 10 亿元,更让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甜,书写了产业振兴、群众增收的精彩篇章。下一步,巧家县将继续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强化科技支撑、加强品牌建设、深化农旅融合等举措,推动草莓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多元动力,让这片“莓”好丰收的画卷,在金沙江畔的沃土上越绘越精彩。


通讯员:陈红云 饶兵 通讯员 黄开瑜 文/图

一审:童博谣  一校:陈红云  二审:聂学虎
二校:杨 杰  三审:倪 娜  三校:周 燕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一审:童博谣  一校:陈红云  二审:聂学虎
二校:杨 杰  三审:倪 娜  三校:周 燕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标签 >> 巧家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