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专题
 导航

盐津万和村百亩旱稻迎丰收 机械化收割助力颗粒归仓

 2025-10-15 10:08  来源:昭通新闻网

在盐津县牛寨乡万和村的旱稻种植基地里,一台收割机正平稳地穿梭于田间。沉甸甸的稻穗被迅速“吞”入机身,脱粒后的金黄稻谷则通过输送管,源源不断地“吐”进在一旁等候的运输车中。这场高效有序的机械化作业,不仅标志着万和村的旱稻喜获丰收,还将颗粒归仓的美好愿景变为现实。

作为调整农业结构、推动绿色发展的创新实践,旱稻种植打破了传统水稻对水田的依赖,实现了在旱地上的规模化、集约化生产,为农业增效开辟了新路径。今年,得益于科学的管理与适宜的气候,旱稻穗粒饱满、长势良好,亩产量达到预期目标。从精量播种、田间管理,到最终的高效收割,机械化作业覆盖了生产的每一个环节,既显著降低了人力成本,又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科技与农业的深度融合,正使旱稻种植成为助力当地村民增收致富的新引擎。

“以前靠人工收割,又累又慢,一天收不完半亩。现在用上收割机,一天能收几十亩,又快又干净!”看着满载稻谷的运输车缓缓驶离田间,村民王大爷的脸上写满了丰收的喜悦。

此次投入作业的久保田收割机采用履带式设计,适应性强,即使在复杂地形中也能平稳运行。它能够一次性完成收割、脱粒和装车等多道工序,有效降低了粮食损耗,作业效率较人工作业提升数倍。机械化带来的不仅是效率的飞跃,还有农业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让农民真切体会到“科技种田”的便捷与高效。

据了解,万和村今年共种植旱稻100亩,预计总产量可达30吨。


通讯员:晏 丹 王 彬 文/图

一审:罗 丹  一校:晏 丹  二审:杨超烨
二校:马 鹏  三审:倪 娜  三校:周 燕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一审:罗 丹  一校:晏 丹  二审:杨超烨
二校:马 鹏  三审:倪 娜  三校:周 燕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标签 >> 丰收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