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专题
 导航

一老一小丨聚焦“老幼共托” 织密民生保障网

 2025-10-12 10:41  来源:昭通新闻网

“一老一小”是大多数家庭的牵挂,更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随着人口结构变化与家庭需求升级,“老幼共托”模式应运而生,成为破解养老、育幼难题的重要探索。做好这项工作,需从服务体系、资源整合、数字赋能、人才建设等多维度协同发力,以系统性举措织密民生保障网。

首先,构建多元协同的服务供给体系是基础。需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参与、社会协同的原则,打造多层次服务网络。一方面,大力推进“嵌入式”养老服务综合体建设,将专业照护、日间托管、康复理疗、助餐助浴等服务精准嵌入社区,让老年人无需离开熟悉的生活环境,就能享受到“家门口养老院”的便利与温暖;另一方面,聚焦“一小”托育需求,重点发展普惠性托育服务,通过政策扶持鼓励社区、企事业单位、产业园区开办托育点,并给予运营补贴、场地支持等,切实降低家庭育儿成本,缓解“带娃难”的民生痛点。

其次,推动资源整合与模式创新是关键。要打破养老与托育服务的传统界限,探索“老幼共托”的集约型发展路径。部分社区已率先实践:将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与儿童“四点半课堂”相邻设置或合并运营,在严格保障安全的前提下,组织有精力、有意愿的退休老教师辅导孩子作业,邀请老工匠传授传统手艺;孩子们的陪伴也为老年人带来了精神慰藉,有效缓解了孤独感。这种模式既节约了空间与人力成本,也搭建起代际沟通的桥梁,让“夕阳红”与“朝阳红”相互映照,营造出温馨和谐的社区氛围。

再者,强化数字技术赋能是提升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应依托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建设“智慧友好”社区,为“一老一小”筑牢安全防线。针对老年人,为独居、高龄群体安装智能水表、智能门磁、紧急呼叫按钮等设备,一旦系统监测到长时间无用水用电、门窗异常等情况,即可自动触发预警,并及时通知社区网格员或志愿者上门探视,最大限度防范意外风险;针对儿童,绘制社区安全数字地图,清晰标注危险水域、交通复杂路段等隐患点,同时为儿童配备智能手环,设立电子围栏,实时监测儿童活动范围,守护他们在户外的安全。

最后,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是服务落地的核心保障。一方面,聚焦养老服务、托育照护、康复护理、社会工作等领域,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力度,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培训,同时完善职业发展通道与薪酬待遇保障,提升岗位吸引力,让专业人才“留得住、干得好”;另一方面,大力推广“时间银行”志愿互助模式,鼓励低龄健康老人、青年学生等群体参与服务,通过积累服务时长换取“时间币”,未来可用于兑换本人或家人所需的照护服务,既扩充了服务力量,也培育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区互助文化。

“一老一小”工作无小事,关乎千家万户的幸福。做好这项系统工程,既要怀揣敬老之心、笃行扶幼之举,更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统筹政策、市场、社会、科技等多方力量。唯有如此,才能让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让儿童健康快乐成长,真正托举起“夕阳红”与“朝阳红”交相辉映的美好未来。


记者:孔 竣

一审:童博谣  一校:孔 竣  二审:聂学虎
二校:龙 萍  三审:倪 娜  三校:周 燕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一审:童博谣  一校:孔 竣  二审:聂学虎
二校:龙 萍  三审:倪 娜  三校:周 燕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标签 >> 一老一小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