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5-10-10 10:07歌声悠扬,笑语盈盈,一碗碗饱含情谊的佳肴陆续上桌……10月2日,威信县扎西红色小镇的街巷中,桌椅相连,延绵如龙。身着苗族、彝族等民族盛装的群众与汉族邻居并肩而坐,亲密无间。桌上,热气腾腾的烧白、香甜软糯的喜沙肉、象征团圆的酥肉汤等9道经典菜肴依次呈上,香气弥漫,暖意融融。
“这是苗家的腊肉,用的是汉族的老手艺,味道特别地道!”苗族陶大姐一边热情地为邻座的彝族兄弟夹菜,一边笑着说,“以前过节都是各家过各家的,现在大家常聚在一起。这‘九大碗’,不光是菜更香了,情也更浓了。”
宴至酣处,气氛在即兴的苗歌对唱中达到高潮。无需舞台,不用伴奏,一位苗族妇女率先起身,以高亢清亮的嗓音唱起迎客调,表达对各族朋友的欢迎。歌声刚落,另一位苗族姑娘含笑接上,用婉转的曲调回应,唱出对幸福生活的赞美与对民族团结的珍视。
“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本地苗族大娘杨廷玉起了个头,不同民族的歌声渐渐汇成同一旋律。汉语、苗语、彝语的歌词交织在一起,语言虽异,对祖国的热爱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却相通。掌声、欢笑声、喝彩声此起彼伏,整条街巷成了欢乐的海洋,民族团结的真情在歌声中流淌、升华。
近年来,威信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积极搭建“我们的节日”、民俗文化节等交流平台,鼓励各族群众共同参与、共享欢乐。这场宴席,正是威信县各族人民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生动写照。
“这条街上坐得满满当当,几种语言混在一起,大家有说有笑,这就是咱们中国人特有的团圆味儿!”市民晋槿辰道出了众人的心声,“希望这样的好风俗、好味道,能一直传承下去。”
夕阳西下,宴席的喧嚣慢慢淡去,唯有那份熨帖人心的温暖与和谐,长久萦绕在每个人的心间。威信县的“九大碗”,盛的不仅是9道佳肴,也是各民族水乳交融的深厚情谊,是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中最温暖、最动人的味道。
通讯员:刘绍琴 文/图